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美如书屋 > 其他类型 > 做不成中兴之臣,那就当个开国之君 全集

做不成中兴之臣,那就当个开国之君 全集

码字农民黄三戒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闻着从金军大营内飘来的烤肉香味,勾得一众伪齐士兵的馋虫都快从喉咙里爬出来了,只得不停的咽着口水;望向金人大营的眼神中,没有艳羡,有的只是无尽的愤恨!金军大营,帅帐内。汝州齐军主将石应天,与一众金军将领分列帅帐两侧。主位之上,自然是金军大将军完颜不破。此时,完颜不破依旧怒气未消,手上还拿着伪齐皇帝刘元璋送来的兵败三峰山奏报,看着奏报上刘元璋说的什么,霍家军火器营装备了威力大、射程远的红衣大炮,让大将军务必当心;说什么,霍无畏为了打败大金和大齐联军,无所不用其极,居然把唐太祖陈怀安的皇陵都掘开了,将陪葬的大唐陌刀拿出来,武装起一支重甲步兵;还说什么,那霍家军的重甲步兵,人手一把长柄陌刀,一刀下去,人马俱碎;再有就是,霍无畏手上也有一支重...

主角:霍无畏牛皋   更新:2025-01-20 15:17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霍无畏牛皋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做不成中兴之臣,那就当个开国之君 全集》,由网络作家“码字农民黄三戒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闻着从金军大营内飘来的烤肉香味,勾得一众伪齐士兵的馋虫都快从喉咙里爬出来了,只得不停的咽着口水;望向金人大营的眼神中,没有艳羡,有的只是无尽的愤恨!金军大营,帅帐内。汝州齐军主将石应天,与一众金军将领分列帅帐两侧。主位之上,自然是金军大将军完颜不破。此时,完颜不破依旧怒气未消,手上还拿着伪齐皇帝刘元璋送来的兵败三峰山奏报,看着奏报上刘元璋说的什么,霍家军火器营装备了威力大、射程远的红衣大炮,让大将军务必当心;说什么,霍无畏为了打败大金和大齐联军,无所不用其极,居然把唐太祖陈怀安的皇陵都掘开了,将陪葬的大唐陌刀拿出来,武装起一支重甲步兵;还说什么,那霍家军的重甲步兵,人手一把长柄陌刀,一刀下去,人马俱碎;再有就是,霍无畏手上也有一支重...

《做不成中兴之臣,那就当个开国之君 全集》精彩片段


闻着从金军大营内飘来的烤肉香味,勾得一众伪齐士兵的馋虫都快从喉咙里爬出来了,只得不停的咽着口水;

望向金人大营的眼神中,没有艳羡,有的只是无尽的愤恨!

金军大营,帅帐内。

汝州齐军主将石应天,与一众金军将领分列帅帐两侧。

主位之上,自然是金军大将军完颜不破。

此时,完颜不破依旧怒气未消,手上还拿着伪齐皇帝刘元璋送来的兵败三峰山奏报,看着奏报上刘元璋说的什么,霍家军火器营装备了威力大、射程远的红衣大炮,让大将军务必当心;

说什么,霍无畏为了打败大金和大齐联军,无所不用其极,居然把唐太祖陈怀安的皇陵都掘开了,将陪葬的大唐陌刀拿出来,武装起一支重甲步兵;

还说什么,那霍家军的重甲步兵,人手一把长柄陌刀,一刀下去,人马俱碎;

再有就是,霍无畏手上也有一支重甲骑兵,其势与大金国的铁浮屠、拐子马相当等等。

反正,在完颜不破看来,那伪齐皇帝刘元璋的奏报中,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,非齐军将士畏战,实乃霍家军武器装备更强,这才导致了20万齐军一日之内兵败三峰山!

轰!

突然,只见完颜不破猛地将手上的奏报,轰的一下重重拍在面前的案桌之上。

大将军突如其来的动静,吓得帅帐内的一众金军将领下意识的身子一颤,连大气都不敢喘。

而汝州的伪齐大将石应天,更是被吓得双腿一软,差一点就给完颜不破跪下了。

帅位上,完颜不破铁青着脸,厉声道:“石应天——”

“末,末将在!”

这一下,伪齐大将石应天再也绷不住,直接就跪倒在帅帐内,将一颗脑袋深埋两膝之间,根本不敢和帅位上的完颜不破对视。

完颜不破怒骂道:“你们这些懦弱无刚的汉人,简直就是一群只知道消耗粮草的饭桶,三十万大军,一天时间就败了;”

“本将军要是你,干脆出门找一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!”

“大将军息怒!”

石应天依旧深埋着脑袋跪在地上,承受着来自金国大将军的怒火。

说起来,他也挺委屈的。

这兵败三峰山的又不是他石应天,而是齐国皇上刘元璋,还有那齐国大将军荆操。

但,眼下皇上和大将军都不在,他又是汝州这一路十万齐军的统兵主将,他不挨骂谁挨骂?

诶,继续受着这鸟气吧!

完颜不破继续道:“石应天,本将军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,明日攻城,你麾下的齐军打头阵!”

额!

这一下,原本埋着头的石应天,终于抬起头来,面如死灰的看着帅位上的完颜不破,想说的话却是被梗在了嗓子里,迟迟冒不出一个字来。

嗯?

帅位上,完颜不破眉毛倒竖,不怒自威道:“怎么,你不愿意?”

“末将,末将领命!”

石应天只得硬着头皮领命,脑海中却是在盘算着,该如何破局。

说好听点,是戴罪立功打头阵;

说难听点,那就是让他和麾下的汝州齐军去送死当炮灰。

今日,在二道梁子他可是领略过霍家军火器营红衣大炮的威力,霍家军只需把那红衣大炮往汴京城的四处城墙上一摆;

他麾下的这些齐军将士,能不能冲到汴京城下都是个问题,更遑论是组织攻城。

“滚吧!”

这时,帅位上的完颜不破大手一挥,喝退了伪齐将领石应天。


而那张鹤龄又是朝廷的礼部尚书,正二品大员,在朝堂之上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严桧也不敢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对张鹤龄下手;

所以,也只能在今日的朝堂之上,眼睁睁看着张鹤龄上奏皇上。

面对皇上陈璟“九族消消乐”的威胁,礼部尚书张鹤龄在短暂的迟疑过后,还是义无反顾的奏表道:“启禀皇上,臣所奏之事,还真和霍元帅有关!”

“张鹤龄,你——”

龙椅之上,陈璟怒不可遏,指着张鹤龄怒骂道:“你是拿朕的话当耳边风是吧?”

张鹤龄一脸坦然的说道:“皇上,自古以来便是文死谏,武死战,为了大唐王朝三百年的江山社稷,为了四万万大唐子民;”

“臣,今日,誓要以死为谏!”

“好,好,好!”

见张鹤龄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,气得龙椅之上的陈璟连叫三声好。

气急而笑的陈璟,冷笑着道:“张大人,说吧,朕倒要看看你,是怎么颠倒是非黑白,为霍无畏那个不忠不孝不义之徒开脱的!”

咳咳!

只听得张鹤龄干咳了两声,清了清嗓子后,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启禀皇上,霍元帅率霍家军孤师北伐,先是兵不血刃收复大唐旧都汴京;”

“而后,又在汴京之战中大破金、齐五十万联军,取得汴京大捷,一战歼灭金人二十万大军,更是将金人引以为傲的铁浮屠、拐子马悉数消灭;”

“此一战,不仅使得金人元气大伤,更是令黄河以北中原故土的大唐百姓、各路抗金义军士气大振;”

“霍元帅以一己之力......”

张鹤龄滔滔不绝的讲述着,霍家军孤师北伐的英勇事迹。

言语间,毫不吝啬对霍无畏的赞许和崇敬,核心内容就一点,希望唐元宗陈璟能和霍元帅摒弃前嫌,再造盛世大唐。

最后,张鹤龄总结发言,道:“皇上,臣以为,皇上应及时下一道罪己诏,昭告天下为霍元帅及霍家军平反,承认霍家军的北伐功绩;”

“君臣二人冰释前嫌,再造大唐盛世!”

哗!

礼部尚书张鹤龄此话一出,朝堂之上一片哗然,文武百官俱是震惊。

就连龙椅之上的唐元宗陈璟,都被这一番“义正言辞”的辩护词,噎得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

再造大唐盛世,听起来是多么让人热血沸腾、心驰神往的一件事情啊!

自百年前的“长安之乱”以后,继任的历代大唐皇帝无不以此为目标,却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做到。

若是,他唐元宗真能再造大唐盛世,那他在后世史官的记载中,必将是名留青史的一代圣君,其历史地位也将比肩大唐开国皇帝陈怀安。

但,这再造大唐盛世谈何容易?

更何况,是让他陈璟以罪己诏为代价,向那乱臣贼子霍无畏求和。

对于高高在上的唐元宗陈璟而言,让他放下皇帝的尊严,低三下四的去向一个武夫认错,这是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。

他宁可削去帝号,向金人俯首称臣,也绝不愿意给霍无畏低头认错。

在陈璟看来,他这要是真的下了罪己诏,承认了霍无畏和霍家军的功绩,等同于是给自己认了一个爹,请回来一个太上皇。

那乱臣贼子霍无畏,本就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高过了他这个正牌皇帝。

此时,自己若是再低头认错,岂不是更加助长了霍无畏的威风。

到那个时候,倘若是霍无畏真有再造大唐盛世的能力,百姓记住的也只会是他霍无畏而非皇帝陈璟;


等到了霍无畏功高盖主,封无可封的时候,即便是他霍无畏没有取朕代之的心思,谁又能确保他麾下的骄兵悍将,会不会以天冷为由,给霍无畏披上一件黄袍?

所以,这罪己诏,唐元宗陈璟是绝不可能下的!

然而,朝堂之上礼部和翰林院的一帮文官,却是在汴京之战中,看到了大唐中兴、再造盛世的希望。

霍无畏可是自中唐之后,近二百年的时间里,唯一一个能在一场战斗中歼敌50万的大唐武将;

而且,这场汴京之战前后持续不过3日。

如此功绩,当真是能比肩大唐开国皇帝、唐太祖陈怀安的存在!

有悍将如此,大唐中兴、再造盛世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
正因如此,才让以礼部尚书张鹤龄为首的文官,不惜搭上自己的九族也要以死劝谏,只为百年之后能青史留名,争一个“文正”的谥号。

金銮殿内,短暂的沉寂过后,礼部和翰林院的数名文官集体上前一步,向皇上启奏道:

“臣,礼部侍郎陆光(翰林院学士赵泰,倪定国,梁学等等)——”

“奏请皇上下罪己诏,为霍元帅及霍家军平反,君臣二人冰释前嫌,再造大唐盛世!”

说完,数名身穿官袍、戴官帽的文臣,纷纷跪倒在金銮殿内。

一旁的宰相严桧瞥了一眼,这些文官的品级都不低,都是朝中的二、三品大员。

在他们的带领下,朝堂之上另一部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文武百官,在对待霍无畏反叛一事的态度上,也变得蠢蠢欲动起来,犹豫着要不要站出来,也加入到劝谏的队伍中。

见状,龙椅之上的唐元宗陈璟脸色一阵红、一阵白,盛怒之下被气得浑身都在发抖。

砰!

突然,陈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一巴掌拍在龙椅扶手上,然后腾的一下站起身来,居高临下的指着一众劝谏的文官怒道:“好,好,好——”

“你们这些家伙今日是商量好了是吧,为了给霍无畏那个乱臣贼子求情,不惜在朝堂之上来向朕逼宫;”

“你们,真以为朕这个大唐皇帝是泥塑的吗?”

“今日,朕要是连你们这群老儒生都治不了,何谈治天下!”

说着,陈璟猛地一甩衣袖,厉声道:“来人啊,把这些个老儒生统统给朕抓起来,押送刑部大狱待审!”

皇帝话音刚落,御林军都尉郭守正便带着数十人的御前侍卫闯进金銮殿内,开始挨个将跪在地上劝谏的文官抓走。

“皇上,使不得啊——”

见皇上动真格了,竟要当众把礼部和翰林院的一众文官押送刑部,当即有其他文官站出来求情:

“皇上,尚书大人也是一片忠心,万不能因政见不同就将其发配入狱啊!”

“若是皇上开了这个先河,日后谁又还敢站出来劝谏皇上啊!”

“皇上,忠言逆耳,良药苦口,万不能寒了文武百官的心啊!”

“还望皇上三思——”

“请皇上三思!”

说话间,又有数名六部的文官站了出来,纷纷跪地劝谏。

见此情景,原本指挥着御林军冲进来拿人的都尉郭守正,也下意识的停下了手上的动作,然后抬头看向金銮殿台阶之上的皇帝陈璟。

此刻的陈璟面红耳赤,表情狰狞,咬牙切齿的怒吼道:“郭守正,你也想抗命不遵是吗?”

“没听见朕的旨意啊,把这些个老儒生,连同这些站出来求情的家伙,全部给朕押送刑部大狱;”


宰相胡善长,自皇宫中面见霍元帅之后,一夜之间仿佛像是变了一个人。

回府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下令让府上的管家,在汴京城外开设多处粥棚,施粥赈灾,救济难民。

随着霍家军收复汴京的消息传开后,每日都有数以千计的各地难民、百姓涌向汴京;

尤其是,当霍元帅“均分田地,三年免税”的政令一经公布,每日从各地涌向汴京的流民数量,更是成倍的增长。

霍家军中,有专门的后勤部门负责施粥赈灾,以帮助难民渡过第一年的春耕秋收。

但,短时间内大量流民的涌入,还是令霍家军的后勤部门不堪重负,以至于赈灾现场时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。

再加上,大战在即。

霍家军的后勤保障部门,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还得放在保障三军后勤之上,根本无暇顾及施粥赈灾,救济灾民一事。

就在这个时候,伪齐朝廷的宰相胡善长挺身而出,自掏腰包在汴京城开设多处施粥点分流难民,以减轻霍家军后勤部门的赈灾压力。

并且,在胡善长的带动下,不少留守汴京的伪齐官员,都自发的加入到施粥赈灾、救济难民的行列。

久而久之,反倒是没有难民,在愿意前往霍家军的赈灾点了。

因为,以胡善长为首的这些官员们开设的赈灾点,施给难民的稀饭粘稠不掺沙,隔三差五还有咸菜和馒头哩!

当然了,也并不是所有的伪齐官员,都像宰相胡善长这般,散尽千金不求回报。

就比如,以伪齐朝廷的户部尚书王世仁、礼部尚书江乔为首的一众官员,在任之时就利用职权之便搜刮民脂民膏,积攒下了数量惊人的不义之财;

但,在那一日的霍家军朝会之后,他们却选择了持观望态度。

毕竟,这霍元帅是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的,还给了足够的考虑时间。

在户部尚书王世仁、礼部尚书江乔看来,大不了以后就是辞官归隐,当个不问世事的富家翁;

再不济,起码也得等到霍元帅,以白纸黑字任命他们一官半职之后,再从腰包里面掏出一点“买官钱”;

哪能像胡相这般,把白花花的银子全部拿出来,去救济这帮叫花子一样的流民啊!

这不是纯纯的打水漂吗?

胡相啊胡相,当真是越老越糊涂啊,诶!

殊不知,无论是以伪齐宰相胡善长为首的,一众伪齐官员为求心安,散尽千金、救济难民;

还是以伪齐户部尚书王世仁、礼部尚书江乔为首的一众观望骑墙派,不见兔子不撒鹰;

他们的所做所为,早都已经被霍家军中的殿前司(情报部门)所秘密掌握,每日形成奏报呈递到元帅霍无畏的案桌上。

其实,早在霍无畏进驻汴京的第一天,他麾下的殿前司人马,就已经在暗中针对留守汴京的一众伪齐官员,进行深入的秘密调查。

这些伪齐官员在任时的政绩、口碑和贪腐情况,霍无畏都是大致了解的。

正因如此,霍无畏在进驻汴京城之后,才并未在第一时间拿这些伪齐官员开刀,用他们的项上人头祭旗;

而是选择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,将功补过的机会。

归根结底,霍无畏收复汴京后所做的一切,都是在为了他日后称孤道寡、黄袍加身做准备;

从现在开始,他就得网罗英才,培养自己的文臣武将班底。

武将,自无需多言,那皇图霸业系统中的十八位历史传奇武将,足够助他逐鹿中原、夺取天下;

文官,尤其是有经世治国之才的文官,才是霍无畏现如今迫切所需的。

系统只给了他打天下的武将,却没有给他治天下的文官。

所以,霍无畏只能在矮子里面拔高个,先从伪齐朝廷的六部官员中筛选一遍,看看能不能有为他所用的人才。

基于这样的考量,这才有了前些日子,霍无畏在金銮殿内召见一众伪齐文官的一幕。

书归正传。

这一日,汴京皇城之中,元帅的临时府邸。

书房内,霍无畏看着殿前司都尉刚送来的奏报,冷峻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。

这已经是伪齐宰相胡善长,自掏腰包施粥赈灾、救济难民的第十八天;

根据殿前司所掌握的情报,这位伪齐大宰相的家底儿,几乎都已经快要掏空了,甚至都到了让管家私下变卖金银细软、玉器字画的地步。

这也是霍无畏预料之中的事情。

两朝为官,官至宰相的胡善长,本就不是贪腐之人,府上所积攒的家产无非就是为官二十余年的俸禄,还有伪齐皇帝刘元璋的赏赐;

而这段时间以来,胡善长所开设的粥棚,每日所救济的难民不下千人,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;

但,即便是这样,胡善长却依旧没有找自己开过口。

呵呵!

看着手上的奏报,霍无畏笑着说道:“这胡善长,有点意思啊!”

“张宪!”

“末将在!”

很快,在书房外随时恭候元帅将领的掌旗官张宪,便快步来到书房中,毕恭毕敬的站在霍无畏的面前。

霍无畏吩咐道:“传本帅将令,让后勤司派一队人马前往伪齐宰相府,负责协助胡善长进行施粥赈灾;”

“赈灾所需粮食,从即日起直接由霍家军后勤司负责提供,前往宰相府的这队后勤司兵马,全权听从胡善长的调遣;”

“违令者,严惩不贷!”

“末将得令!”

张宪当即领命而去。

紧接着,霍无畏又唤过殿前司都尉萧峰,吩咐道:“萧峰,针对那些冥顽不灵的伪齐官员的收网行动,现在可以同步进行了;”

“你亲自带人去办,记得办得漂亮一点,干净一点!”

“末将得令!”

殿前司都尉萧峰,也当即抱拳领命而去。

等吩咐完这一切后,霍无畏便转身来到书房外的议事殿。

看着挂在墙上的那一幅巨大的军事作战图,自言自语道:“从时间上推算,这金国完颜弼的骑兵和伪齐刘元璋的叛军,也应该合兵汴京城了啊?”

“还有,那南唐中兴三将的平叛兵马,也应该包围了襄阳城才对!”

“报——”

“启禀元帅,紧急军情!”

“金人南侵,先头部队已取道郑州,直逼汴京!”

“报——”

“启禀元帅,伪齐皇帝刘元璋亲率十余万伪齐叛军,自应天一路向西,直逼汴京!”

......

汴京城以东,距离据北川关隘不到二十里的官道上,二十万伪齐兵马正以一字长蛇阵行军。

从高处望去,这拖拖拉拉、弯弯曲曲的行军队伍,好像是一条丑陋的大蚯蚓。

伪齐皇帝刘元璋“御驾亲征”,策马驰骋在官道之上,看着麾下二十万大军,浩浩荡荡直扑汴京而去,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。

汴京城,朕回来了!

“报——”

“启禀皇上,完颜大将军差人来报,金军的骑兵先锋已前出郑州城,预计明日午时前便能抵达汴京外围!”

这时,一名伪齐军队的传令兵策马前来,将金军的最新动向奏报给伪齐皇帝刘元璋。

闻言,马背上的刘元璋点了点头,吩咐道:“即刻给完颜大将军回信,就说朕亲率的二十万齐军,将在明日午时之前,准时抵达预定位置;”

“只待完颜大将军一声令下,随时可以攻城!”

“末将遵旨!”

伪齐军队的传令兵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
刘元璋继续下令,道:“荆将军,传旨下去,大军前往据北川关隘一带休整,明日一早开拔,午时之前赶到汴京!”

“末将,领旨!”

伪齐大将军荆操,也抱拳领命而去。

吩咐完手下大将后,伪齐皇帝刘元璋骑在马背上手搭凉棚,一边望向汴京城,一边自言自语道:“霍无畏啊,霍无畏——”

“朕倒要瞧瞧,到底是你麾下的霍家军骑兵棋高一招,还是完颜不破大将军麾下的铁浮屠、拐子马更胜一筹?”

“到底是你麾下的20万霍家军战无不胜,还是这大金国和朕大齐的50万大军攻无不克?”

“汴京一战,要么你死;要么,朕,绝不可能亡!”


无需多言。

当主帅霍无畏坐上龙椅的那一刻,金銮殿内的一众霍家军将士们,心中便已有了答案。

以牛皋、马龘为首的一众霍家军元老突然发现,自己追随了十年之久的霍爷,不知从何时起,竟然渐渐变得让人有些感到既熟悉、又陌生了。

至少,在牛皋和马龘二人的印象中,过往那个精忠报国,以恢复盛唐江山为己任的霍爷,是断然不会当众说出“待到天下一统之时,自有大儒为我辨经”这种大逆不道的话;

但,于牛皋、马龘而言,他们更钦佩,也更愿意追随现在眼前这个,端坐在金銮殿龙椅之上的霍爷;

想必,其他的霍家军将士们,也是这样想的吧?

以至于,牛皋和马龘二人,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之后,都在心中暗自懊悔,为什么不早一点为霍爷准备一件黄袍呢?

此时此刻,正是借着天冷了的由头,为霍爷黄袍加身的天赐良机啊!

当然了,这也只是牛皋、马龘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。

即便是,他二人真的在此时,恰好为霍无畏准备了一件黄袍,端坐龙椅之上的霍无畏也不会接受。

至少,在现如今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,不会接受黄袍加身。

咳咳咳!

龙椅上,霍无畏干咳了两声。

大殿内,一众霍家军将士纷纷挺直腰板,凝神聚气的等待聆听元帅的指令。

霍无畏道:“诸位霍家军的将士们——”

“十年前,本帅在随州之战中立下“先登”之功,当本帅第一个登上随州城头,看向大唐旧都汴京所在的方向时;”

“就曾在心中暗自立誓,有朝一日定要打回汴京城,光复我盛唐河山;”

“整整十年了,本帅终于实现了当年的夙愿,带领着霍家军的将士们打回了汴京城,从金人和伪齐朝廷的手上,收复了旧都汴京!”

“但是——”

说着,霍无畏话锋一转,厉声道:“仅仅收复汴京城,还远远不够!”

“在黄河以北,还有大片国土沦丧金人之手,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汉人百姓,在金人的铁骑和屠刀之下艰难度日,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;”

“北方鞑虏,亡我中原之心不死!”

顿了顿,霍无畏继续道:“在长江以南,南唐朝廷昏君坐朝、奸臣当道,上至中央朝廷,下到地方州郡,贪腐成风,百姓怨声载道;”

“各种苛捐杂税,名目繁多,以至民不聊生、官逼民反!”

腾!

说到这儿,龙椅之上的霍无畏突然腾的一下站起身来,一步步走到金銮殿的台阶之前,如炬的目光直勾勾的盯着金銮殿内的一众武将,厉声问道:

“尔等忠臣良将,受万民敬仰的铁血军人,是否愿意同本帅一道“南下平唐、北上抗金”,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?”

“愿意!”

“愿意!”

“愿意!”

金銮殿内,无论是霍家军的元老、还是系统出产的十八路义军主将,俱是热血沸腾,齐声高呼愿意。

霍无畏振臂高呼:“如果说,非要为霍家军此次举义发表一篇檄文,本帅以为——“南下平唐、北上抗金、立纲陈纪、救济斯民”这十六个足矣!”

“南下平唐、北上抗金、立纲陈纪、救济斯民!”

“南下平唐、北上抗金、立纲陈纪、救济斯民!”

“南下平唐、北上抗金、立纲陈纪、救济斯民!”

一时间,众将士齐声高呼,声势震天。

良久。

直到金銮殿上的霍无畏摆了摆手,慷慨激昂的众将这才平复下来。

而霍无畏,也终于要开始排兵布阵,等待即将到来的大战。

霍无畏道:“玄甲军统制郭子仪听令——”

“末将在!”

“本帅从现在起,擢升你为霍家军兵马副元帅,统领踏白军、选锋军、白杆军、天雄军、虎贲军、破浪军六路兵马,总计十五万大军;”

“即刻起,自汴京城南下襄阳,与留守襄阳六郡的两万霍家军合兵一处!”

“末将得令!”

郭子仪当即抱拳领命。

霍无畏又道:“本帅料定,那南唐皇帝陈璟,在以莫须有的罪名加罪于本帅之后,定会召集张世忠、韩峻、刘求光三位南唐名将;”

“统帅各自麾下的兵马,直扑霍家军的大本营、以及一众霍家军将士的家眷所在地襄阳城,把欲加之罪的怒火,发泄到襄阳六郡军民百姓的身上;”

“此前,本帅已派出密使奔赴襄阳报信,襄阳郡守霍元封接到本帅的密令之后,率襄阳军民坚守城池一年半载不成问题。”

霍无畏一边说着,一边拾阶而下,来到郭子仪的身边。

继续道:“郭副帅,本帅给你的将令是,此番率大军南下平唐,不仅要解襄阳之围,更要将沿途的颖昌、郾城、蔡州、唐州、邓州、信阳、随州等地,尽数纳入我霍家军的实际控制之中!”

“本帅全权授予你相机行事的权利,在霍家军所控制的州郡内,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,实施均分田地和税赋减免等一系列惠民政策;”

“本帅的要求只有一点,那就是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有田种,能吃饱饭、穿暖衣!”

“元帅高义!”

郭子仪双手抱拳,郑重其事的承诺道:“末将,定不辱命!”

嗯!

霍无畏点了点头,抬手拍了拍郭子仪的肩膀,道:“郭副帅,去吧,本帅在汴京城等着你的好消息。”

“元帅,保重!”

说完,郭子仪头也不回的走出金銮殿。

“元帅,保重!”

紧接着,是牛皋、马龘、卢象升、马千乘等霍家军将领,也依次上前向主帅霍无畏道别。

他们一行人,都是刚刚被点名划归到副帅郭子仪帐下,即将开赴襄阳城南征的各路霍家军兵马。

霍无畏目送众将离去后,再一次拾阶而上,重新走上了金銮殿正中央。

紧接着,再一次发号施令,道:“其余霍家军众将,也各自准备去吧,那伪齐朝廷丢了汴京,自然是不会就此作罢;”

“还有金熙宗完颜弼,想必也不会容忍本帅把这霍家军的军旗,插到他的眼皮子底下;”

“本帅没猜错的话,接到伪齐皇帝刘元璋的求援信之后,金熙宗肯定会下令让金军的骑兵再一次挥师南下;”

“本帅和在座的诸位,还有霍家军的全体将士们,就在这儿,就在这汴京城,等着金人和伪齐朝廷的大军前来,决一死战!”

“末将得令!”

金銮殿内,其余众将也纷纷抱拳领命而去。

片刻后,偌大的金銮殿内,便显得空空荡荡。

直到这时,大马金刀的端坐在龙椅之上的霍无畏,这才对着龙椅背后的屏风厉喝了一声:“都别在后面跪着了,出来吧!”

随即,屏风后便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。

眨眼功夫,数名身穿大红色伪齐官袍的官员,便在伪齐宰相胡善长的带领下,齐刷刷的在霍无畏面前跪成一片。

原来,今日参加“早朝”的,除了霍家军的一众武将之外,还有来自于伪齐朝廷的一众文官啊!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