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小宝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大孙朱雄英,老朱扶我春庭雪无删减+无广告》,由网络作家“一杯冰美式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嗯?圣上这是要在门外偷听?怔愣片刻后,刘三吾这才忙不迭点头。咚咚咚!听到敲门声,朱小宝便知道应该是马老头来了。可他打开门一看,竟是一个身材瘦高的老儒生,年纪约莫五十出头。这倒是让朱小宝有些诧异。昨天他还在思考该怎样才能结交到文人墨客呢?今日这文人竟然就直接送货上门了?“先生好,你找我?”朱小宝穿越前也看过不少与大明相关的影视剧,明朝的儒生礼,他倒是也能学得像模像样。但见对方就这样呆呆的看着他,一句话都不说,倒是让他尴尬起来。至于刘三吾为何久久没答话,全是因为他在看到朱小宝这张脸的时候,就怔住了。这......这不是长孙殿下吗?难道人死真能复生?要不是他还有一丝理智尚存,这些话现在已经脱口而出了。看着眼前这温润如玉的偏偏公子,那清澈刚...
《大明:大孙朱雄英,老朱扶我春庭雪无删减+无广告》精彩片段
嗯?
圣上这是要在门外偷听?
怔愣片刻后,刘三吾这才忙不迭点头。
咚咚咚!
听到敲门声,朱小宝便知道应该是马老头来了。
可他打开门一看,竟是一个身材瘦高的老儒生,年纪约莫五十出头。
这倒是让朱小宝有些诧异。
昨天他还在思考该怎样才能结交到文人墨客呢?
今日这文人竟然就直接送货上门了?
“先生好,你找我?”
朱小宝穿越前也看过不少与大明相关的影视剧,明朝的儒生礼,他倒是也能学得像模像样。
但见对方就这样呆呆的看着他,一句话都不说,倒是让他尴尬起来。
至于刘三吾为何久久没答话,全是因为他在看到朱小宝这张脸的时候,就怔住了。
这......这不是长孙殿下吗?
难道人死真能复生?
要不是他还有一丝理智尚存,这些话现在已经脱口而出了。
看着眼前这温润如玉的偏偏公子,那清澈刚毅的眼神,还有那与长孙朱雄英别无二致的面庞,刘三吾直接就被定在原地。
怎么会?
这不正是自己此生引以为傲的学生朱雄英吗?
不正是九年前他坚定不移要拥戴的长孙朱雄英?
可长孙明明在九年前就薨了啊!
难道长孙没死?
不过,他与长孙朱雄英师生情颇深,但眼前这小子,却似不认识他般。
这其中,究竟是发生了何事?
纠结之时,刘三吾突然想起了朱元璋刚刚在门外时的嘱咐。
他心中的猜想,也愈发笃定了。
一时间,他的心脏不受控的狂跳起来,激动之色更是溢于言表。
若他眼前站着的真是长孙,那他的前途......
刘三吾只觉得眼眶泛酸,身子也因为激动,而微微颤抖了起来。
良久之后,他才缓缓回神。
此时朱小宝弯腰行礼的身影,与九年前长孙病危时最后一次向他行师生礼的身影交织重叠。
“好......好啊!”
此时刘三吾能脱口而出的,也只剩此字。
但他不敢受朱小宝这一拜,便急忙闪开了身子。
两人不是师生,那便得论君臣。
而若眼前这少年真是皇长孙,那该行礼的反倒是他刘三吾!
在来龙去脉还未理清楚前,刘三吾也只好做了当下最明智的选择,躲开了朱小宝的行礼。
刘三吾看着眼前的朱小宝,熟悉感也似是一点点的找了回来。
既然朱元璋对当年的事闭口不提,那他也没必要再去追问。
倘若这少年真是长孙,都不用陛下开口,他也甘愿日日来此传教,直至传授完他的毕生所学。
从这彬彬有礼的少年身上,他还看到了太子年少读书时的影子。
太子朱标也是他的得意门生。
想到这里,他只觉鼻头都有些泛酸了。
眼前这少年的神貌,简直跟那英明神武的太子一模一样!
想来,圣上跟自己的想法也应该一致,不然也不会带他前来。
如此甚好!
刘三吾又将朱小宝仔细打量了一番,捋着胡须不住的点头。
温和谦逊,知节守礼!
想必只用稍稍指点,他很快便能走上正轨。
朱小宝再次出声。
“这位夫子,你找我何事?”
刘三吾这才赶紧接话。
“吾是受人之托,前来与小郎君探讨学问的。”
刘三吾也还没自大到一开口便说要教朱小宝学问。
当然他也想试探一番,看看这九年朱小宝究竟学到了什么水平。
等摸清了情况,他才好因材施教。
不过,就冲那股知书达理的劲儿,他也能看出朱小宝是个可塑性极强的好苗子。
受人所托来探讨学问的?
若真是如此,那定是马老头的朋友了。
毕竟在朝为官的人,他也只认识马老头。
朱小宝思索一番后,便将刘三吾直接请到了正堂。
刘三吾见朱小宝如此不见外,面露笑意。
“吾是翰林庶吉士,刘三吾。”
“在下朱小宝,见过刘学士。”
回完话,朱小宝忍不住多看了刘三吾两眼。
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文人,而且还是史上铁骨铮铮的文人。
眼前的这位刘学士,可是在几年之后的靖难之役,朱棣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要拉拢的文人。
毕竟只有博得他的认同,朱棣才能在大明站稳脚跟。
才能不被人抨击成夺权篡位的谋逆者。
可朱棣找到他的时候,他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痛斥朱棣。
即便最后被诛杀,他也依旧一腔正气,毫不妥协。
甚至在被诛杀前,他还豪迈呐喊。
‘纵十族,由何惧乎?’
也正因为这句话,他的亲朋好友尽十族,皆被朱棣所诛杀。
在他们这些正直的文人眼中,守气节便是一生最值得做的事。
而我华夏也正是因为守住了这种气节,才能咬牙坚挺,踏破千万里山河后而毅然崛起!
作为穿越者,朱小宝看问题自是不会仅流于表面。
国人需要烈士,但也同样需要有气节的文人。
需要他们的气节,他们的大义,他们的不屈和刚正!
纵然历史长河之中,也存在着无以数计的无耻文人武将,但也依旧有无数人拼死反抗!
正是因为这种精神,我们华夏才能不断成长,日益壮大!
“学生朱小宝,见过刘先生!”
朱小宝给刘三吾行了一个无比郑重的礼。
刘三吾见状,甚是激动。
“好!好好好!实乃大明之幸啊!”
只是刘三吾这话,朱小宝倒是没听太明白。
他就行了个礼而已,怎么还跟大明社稷扯上关系了?
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。”
刘三吾直接开口。
朱小宝正色道。
“必先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?”
刘三吾这是在以闲聊的方式考他?
还真是有够特别的!
刘三吾笑着点头。
长孙这九年流落皇城之外,竟还能知此,功课应该是没有落下。
他转而继续开口。
“千凿万锤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”
朱小宝还道。
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
此时,刘三吾看向朱小宝的眼神都变了。
那抹欣赏之色,就像是要溢出来般。
他细细品味着朱小宝的回答,更是止不住的点头认同。
“好!好啊!吾等文人,当以此为志!”
“快来人!”
“这盐是打哪儿来的?”
朱元璋严肃道。
“回圣上的话,这批精盐是都转运盐使司前几日才刚送进宫的新盐。”
作为服侍了朱元璋近十年的贴身太监,黄狗儿自是比旁人都要了解朱元璋的心思的。
回话间,他便已将一小袋精盐递到了朱元璋的面前。
朱元璋接过盐袋,打开后捏了一小撮喂进嘴里细细品味。
“这......”
“可知这盐的出处?立马传令下去,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制盐的工艺给咱买回来!不管花多少钱!”
“是!老奴遵旨。”
回完话,黄狗儿便匆匆离去。
此时,秦淮河小院。
朱小宝继续将刚新制好的近千斤盐用牛车装好,拉去了都转运盐使司。
等这批精盐出手,他便打算用余钱雇些流民来帮忙制盐。
流民一旦签了卖身契,命就是东家的了,朱小宝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制盐技术会被泄露。
如此一来,也能大大提高制盐的效率,可谓是一举多得。
只是朱小宝刚揣着四百两银票出去,还没走远,一个身着绯红官服的官吏便匆匆赶来。
他在转运司都事的耳边低语一番后,那转运司都事便瞪大了双眼。
没想到那小郎君做生意,居然是被圣上钦点的。
这是何等的幸运!
他丝毫不敢耽误,立马带人朝朱小宝走的方向追去。
朱小宝到人市后,本打算先询问一番,但好巧不巧,竟碰到了路过的黄子澄。
朱小宝拱手行礼。
“黄大人好。”
黄子澄轻哼一声,连脚都没停。
且不说别的,作为朱允炆的老师,待朱允炆登基后,他可就是名副其实的帝师了!
与这等贱籍商人搭话,简直有辱他的名声!
自讨了个没趣,朱小宝倒也没往心里去。
恰逢此时,都转运盐使司的人匆匆而来,径直走向了朱小宝。
见状,黄子澄倒是慢慢停下了步子,一脸好奇的张望了过去。
转运司的人,找这个贱商作甚?
“还请朱小郎君留步。”
“杜大人?您找我何事?”
朱小宝虽然有些诧异,但依旧恭敬还礼。
都转运盐使司杜子腾也不墨迹,直接开口道。
“朱小郎君,那本官就有话直说了,我们转运司愿意出五万两白银买下你的盐山。”
此话一出,黄子澄直接就懵了。
原本准备看朱小宝笑话的他,此刻双眼圆瞪,脸上更是写满了不可思议。
究竟是怎么回事?
这转运司的人怕不是疯了吧!
要买那座破山也就算了......
居然还一开口就是五万两白银!
霎时间,就如同有一记重拳,狠狠地砸在了黄子澄的心口上。
自己将那盐山卖与这家伙时,可是只要了......
八十两啊!
杜都事紧盯着朱小宝的神情,一刻都不敢放松。
作为大明官员,他自是知道在谈判的关键时刻,是不能放过对方任何神情动作的。
朱小宝笑着摇了摇头。
“不卖。”
五万两白银虽然听上去很多,但这盐山可远不止值这点钱!
这种杀鸡取卵的短期交易,可不是他想要的。
更何况,五万两买的怕不止是山,还有制盐的工艺吧!
毕竟作为官府,只要有心,想知道他是如何制盐的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当然,这点对方不说,朱小宝也不会点破。
杜子腾眉头微微皱了一下,这么小就如此善于逐利,看来圣上不待见商贾之人确实有他的道理。
思索一番后,杜都事再次开口。
“七万两如何?”
即便当下国库空虚,但在这事上,朱元璋倒很是大方。
毕竟这是惠民之事,这钱花的值!
多少?
七......七万两?
七万两买一座破盐山?
黄子澄猛地咽了一口唾沫,腿一软,连连后退了好几步才又重新站稳。
他想上前与转运司交涉一番,但腿却怎么都迈不开,喉咙更似是被堵住了一般,再发不出丁点儿声响来。
此时,他也只能顶着一颗涨红的脑袋拼命摇晃。
不!
这一定是幻觉!
转运司的人又不是傻子,怎么可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?
朱小宝依旧摇头。
“杜都事,实在抱歉,这盐山真的不卖!”
不卖?!!
这可是七万两啊!
这小子居然不卖?
站在不远处的黄子澄,只觉得血压瞬间飙升,因为他再次想起,这盐山原本是他的!
这可是朱老爷子赏赐给他的盐山啊!
卖给这小子的时候,八十两他都觉得血赚了!
可这价码,转眼就被抬到了七万两!
光是想想,他都觉得心在滴血!
虽然陛下说不管花多少钱都要买下来,但杜子腾也不是傻子,七万两已经是转运司权利范围内能出的最高价码了。
既然双方达不成交易,那他们也不能强取豪夺。
官欺民的情况,在应天府是万万不能出现的。
杜子腾见状,也只能讪讪一笑。
“既然今日谈不拢,那本官便等小郎君日后来询。”
说完,几人便转身离开了。
朱小宝无可奈何的笑了笑。
显然,转运司的人没有放弃的打算。
等朱小宝转身,一眼就看到了在不远处傻傻盯着自己的黄子澄。
那呆傻模样,倒是看起来有几分好笑。
朱小宝依旧礼貌行礼。
“黄大人,那,我就先行一步了啊!”
“噢。”
黄子澄抽了抽嘴角,勉强从牙缝里挤出了个字来。
看着朱小宝离去的背影,两股滚烫的眼泪,顿时倾泻而出。
虽然他是士大夫,是洪武十八年会元,更是朱允炆的老师......
可谁会跟钱过不去啊!
更何况,他作为翰林院俢撰,一介清流,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二十多两白银。
就连他应天府的府邸,也都还是他为了匹配他的逼格租来的!
当时那小子似乎都没开价,他就很是装逼的报出了八十两的价格。
而现如今转运司竟愿意出价七万两买回!
七万两啊!
自己怎么就上了那个小子的当呢!
简直蠢笨如猪!
“啪啪啪......”
一阵阵巴掌声响起,黄子澄本就红温的脸,眼下越发的红了。
“黄子澄啊黄子澄!你真特娘是个败家的蠢货!”
“少年郎,当有此志气!”
确定朱小宝就是自己的大孙后,朱元璋怎么看怎么喜欢。
“你想做什么事,告诉咱,咱一定支持你!”
“马爷爷,您为我做的已经够多了!”
朱小宝正色道,起身对朱元璋拜了几拜。
“大恩不言谢,以后我就是您亲孙子!”
“这宅子,还有这些天的用度,我算了一算,恐怕得有三百两上下。”
“还有入户的花费,只怕不低。”
“我一个年纪轻轻,身强体壮,怎能凡事都靠六十岁的爷爷?”
“以前是没有户籍,没有启动资金,现在不一样了,您放心,不出三月,我一定把这些花费加倍还给您,再挣钱给您养老!”
朱小宝没有把话说死,也没有直接说金额。
他有一些现代知识,说出来也很难让马老头明白。
“呵呵。”
朱元璋不乐意的笑了两声。
“开口闭口说当咱的亲孙,却要把钱加倍还给咱?再拿钱给咱养老?”
“你见过亲孙给爷爷还钱的?”
“我看你啊,就是和咱生分,打心底没把咱当爷爷!”
“不不不,马爷爷您误会了......”
朱小宝连忙作揖赔罪,“不是那意思,我说是在我心里,您就是我爷爷。”
“别什么心里了,以后我就是你爷爷。”
朱元璋大手一挥,“还钱什么的不准再提!过几天咱给你找个先生,你跟着念书做学问,再去考个功名回来,让爷爷高兴高兴。”
如今太子朱标离世,人死不能复生,朱元璋只能把感情寄托在朱标的儿子身上。
这份感情,可重的很!
先多读读书,磨炼一下心性,肚子里多装点学问。
治国大道,不是那么容易的!
老朱自然不是真的要朱小宝去考个功名当官,但当官执政的那些道道,皇孙不能不懂!
宫里的朱允炆,自有大儒先生教导。
朱小宝也不能落下太多......
“马爷爷,我喜欢读书,但不想去科举。”
朱小宝却是一口拒绝。
“其实昨天我本来是要和马爷爷说这事的,只是没来得及,我已经转成商户了,以后我就做生意,赚大钱!”
“商户!”
朱元璋吃了一惊。
他自己颁布的户籍制度,当然最了解。
商人地位低下,赋税又重,商户属于贱籍的一种,比之普通民户远远不如。
“别人都是想怎么从贱籍恢复城普通民户的身份,你怎么要从民户转成商户?”
“咱不是说了,缺啥少啥,直接和爷爷说!”
“马爷爷,我要做出一番事业来!”
朱小宝解释道,“考科举我肯定不如那些从小就读书的学子,但做生意我有把握。”
“贱籍就贱籍呗,只要能争大钱,照样生活的好!”
“无商不奸!”
朱元璋骂骂咧咧一句,倒也不是很在意。
朱小宝毕竟当了十年的乞丐,有了点本钱,想去做生意过好日子,无可厚非。
有人帮助他,他知恩图报,还想自立自强,是个好孩子。
“那你想做什么,要多少本钱,说给爷爷听听。”
“马爷爷前几日留下银钱,还剩几两,足够本钱。”
朱小宝答道,“至于做什么,暂时保密,一定给马爷爷个惊喜。”
说完,朱小宝又对朱元璋拜了几拜。
“马爷爷为了给我入户,忙前跑后,费了许多功夫。我却将户籍转成了商户,让马爷爷白忙活了许多,还请爷爷见谅!”
啪!
朱小宝的额头上重重挨了两下。
朱元璋摇摇头,“你转都转了,咱不见谅还有什么办法!”
什么忙前忙后,其实都是朱元璋一句话的事。
他也不在意朱小宝是什么户籍。
只是稍微有些失望,这孩子心是好的,但路走岔了啊!
不过关于大明江山的未来,朱元璋现在只是隐隐有了个念想,还没具体的打算,倒不用着急考虑。
正在屋里说话,城门处一声钟声响起。
朱元璋眉头一皱,刚好了一点的心情,顿时再次低落。
这是太子朱标的丧钟!
太子病薨,大明国丧,应天城内外皆是哀悼。
朱小宝听到钟声,也肃穆站立,对着皇宫的方向弯腰下拜。
朱元璋问道,“你可知这是什么钟声?”
“哀悼太子朱标的。”
“你知道太子朱标?”
朱元璋有些期待的问道,说不定能让这孩子想起些什么来!
“在书上读到过。”
朱小宝的回答真心实意。
“华夏历史上最优秀的太子,也是最令人惋惜的太子。”
“洪武皇帝最疼爱的儿子,大明国运最重要的太子。”
说完,朱小宝拿起桌上的茶杯,将茶水倒在地上,“敬太子!”
“你跪下!”
朱小宝的回答,虽然不是朱元璋心里期盼的,但也足够让朱元璋动容。
“给你......给太子磕三个响头!”
朱小宝一愣,不知马老头这般为何。
转念又一想,太子朱标仁德满天下,说不定马老头家受过太子的恩惠。
朱小宝在现代就很痛惜朱标的离世,如今磕三个响头又何妨?
如果不是犯忌讳,朱小宝都想亲自去太子朱标的陵墓,祭悼一番。
在朱小宝恭敬的磕了三个响头之时,朱元璋也流下了浑浊的老泪。
“孩子,你好好的,爷爷这几天有事要忙,等忙完了再来找你。”
“马爷爷保重!”
哀悼的钟声过后,朱元璋离去。
朱小宝则再次前往应天府衙门。
他刚才对朱元璋说的话,有一半是假的。
朱小宝的户籍,现在还没来得及转成商户。
昨天去应天府衙门,衙门的人也很奇怪,好好的为什么要民户转商户。
加之太子病薨,诸事繁多,衙门便让朱小宝回家考虑几天,考虑清楚了再去办理手续。
朱小宝可不能多等。
既然决定了,那就好好的大干一场。
在马老爷面前志气,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!
火急火燎的赶到了应天府衙门,果然今天还是冷清。
朱小宝递上文书,便在衙门外等着,不用排队,倒也方便。
一辆马车从衙门外驶过,马车里的中年人随意瞥了几眼应天府衙门,目光从朱小宝身上一扫而过。
哗啦一声!
中年人差点在马车里栽了个跟斗。
“去,快去请我义父来!”
随着朱小宝将盐矿倒入锅中,在高温火烧的作用下,很快就冒起白腾腾的热气。
当然,高温蒸发和解析只是制盐的第一步。
想要完全将井矿盐里的有毒化学物质去除,还得经过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。
加入卤水后再次蒸发,这样就能从粗盐制取成精盐了。
经过一整个上午的忙活,朱小宝大约制出了二十斤精盐。
按目前盐价一斤三分五厘来算,大概能卖七两银子左右。
等以后手艺熟练了,制盐的效率也会更高,收入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。
而朱小宝现在要做的,就是继续把那些盐户不要的盐矿石给运回来。
然后继续制取精盐。
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,院子里已经堆放了一千多斤精盐。
这些折算下来,起码得有四百来两白银。
朱小宝也没墨迹,径直赶往了都转盐运使司。
待吏目核验过朱小宝的身份后,便道。
“现盐价三分八厘,从速。”
这些天盐价几乎一天一涨。
食盐对于国朝而言,简直就是供不应求。
朱小宝行礼离开后,便直接顾了辆牛车回去拉盐了。
等将这批精盐拉到应天府南郊的都转运盐使司衙署门厅的时候,顿时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。
“这可是上等的好盐?”
看着如此雪白精细的食盐,验盐无数的吏目也忍不住惊叹出声。
没等朱小宝回话,那吏目便迫不及待的用手指捏了一撮,吸溜进了口中。
“好盐!确为上等好盐!您稍等我片刻!”
吏目撂下话,便匆匆向衙署内奔走而去。
很快,他便带着一位身着绿袍的官吏朝前厅赶来。
在看到那洁白无瑕的精盐时,绿袍官吏直接就愣住了。
“敢问这位小货郎,您这些上等精盐都是从哪儿得来的?”
朱小宝摇头,笑而不语。
那官吏见状也不再多问,继续笑道。
“小郎君您别多心,是本官冒昧了,您这精盐我按四分收,您看如何?”
相较于三日之前,这价格可是足足多了五厘钱。
看来转运司对他这批精盐很是看重啊!
朱小宝笑着点头。
“可以,那以后......”
“您若还有,直接送来即可,价格绝对让您满意!”
听朱小宝这么说,那官吏顿时一喜,双眼简直都要放出光来。
交易达成,朱小宝总共拿到了四百二十两白银。
绿袍官吏亲自送朱小宝出了大厅,分别前还不忘叮嘱,让他日后再多拉些货来。
如此珍贵稀有的精盐,简直都能当贡品了。
他们自然是不会让这些精盐流通到市场上的。
等朱小宝一走,那绿袍官吏便立马下达了指令。
“还愣着做什么?赶紧将这精盐送进宫啊!”
怀揣着四百二十两白银,朱小宝恍如隔世。
短短三天时间,转手就赚了四百多两,这可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挣不来的!
平民百姓就不用说了,即便是做官,一年的俸禄也不见得会过百!
而这四百二十两,只不过是他的起步。
既然做好了从商的准备,那他自然不会止步于此。
不如......
直接把那盐矿山盘下来得了!
要是等矿主知道这有毒的盐矿石也能制盐,怕是会直接断了他的财路。
在打听到矿主是翰林院修撰黄子澄时。
朱小宝没有丝毫犹豫,直接去了黄子澄的住处。
此时,管家正给黄子澄续茶。
“老爷,我听说近日有个小郎君总往盐矿那边跑,可是拉走了不少盐矿石呢。”
听了管家的话,黄子澄倒是满不在乎。
“不就是几块破石头吗?让他拉便是了。”
“这山虽是圣上因吾教导太孙学问有功赏赐与我的,但都是些无用的毒盐矿石,这山也种不了庄稼,想脱手都难,随他去吧。”
作为洪武十八年会试的头筹,黄子澄的学识,自然是受众人认可的。
而现如今他作为朱允炆的老师,仕途更是一片平坦!
不过最为重要的,还当属太子朱标前几日的骤然薨世。
黄子澄表面上悲戚连连,但心里却乐开了花。
毕竟朱标一死,自己的学生朱允炆将成为皇位的指定继承人。
日后,他势必会得到朱允炆的重用。
飞黄腾达,可谓是指日可待!
区区一座连陛下都觉得有些拿不出手的破盐矿山,他怎会放在眼里?
虽为皇家御赐,但陛下赠与他的时候就指明可以任由他处置了。
要是能卖了换点钱,他倒也能图个省事。
就在这时,门外来了人。
“老爷,有个小郎君说是想找您买山。”
“买山?”
被打搅了清净,黄子澄本是有些不耐烦的,但一听是有人要买山,他顿时就坐直了身子。
“是的,老爷。”
黄子澄点了点头。
“你带那小郎君进来吧,吾先会会。”
等见到约莫三十出头,身材圆润,个头矮小的黄子澄后,朱小宝心中不免有些感慨。
建文帝登基之后,就是这货建议消藩,这才引发了靖难之役,最后还惨遭抄家灭门的。
这个黄子澄,也就是个腐儒书生罢了。
消藩没毛病,但也不该忽悠朱允炆先从弱藩下手啊!
这策略,简直可笑至极!
作为一代枭雄的朱棣,会不明白唇亡齿寒这个道理?
你这不就是逼着人家朱棣反吗?
当然了,这些事,朱小宝也就在心里想想。
“见过黄大人。”
朱小宝恭敬行礼。
黄子澄轻扫一眼,淡淡道。
“就是你要买山?”
“是的。”
朱小宝点头示意。
“你买这山,是要用来耕种?”
黄子澄试探性的问道。
如果这小子真是想把这山用来种庄稼,怕是行不通了。
毕竟哪个农户不知道盐山开不了荒?
不过,要是说出这山的来历,和它历史沿革及其潜在价值,说不定也能成功脱手。
朱小宝摇头。
“我是商籍,这地自然是种不了的,但我是诚心买山,黄大人您出个价吧!”
嗯?
商籍?
黄子澄怔了片刻。
而当他再看向朱小宝时,眼神中显然带了些鄙夷。
他一副洞穿一切的模样,淡淡开口。
“你买这座山的意图,本官清楚的很!”
这话,倒是直接把朱小宝给听懵了。
“你小子看问题倒是通透得很呐!”
“但随着人口的滋生,你口中再分配的问题便会被无限放大,恐怕不只如你说的这般简单。”
朱小宝见是马老头,赶紧一阵小跑过去,将他搀扶住。
“马爷爷,你什么时候来的?”
朱元璋笑道。
“有一会儿了,我一直在外面蹲着偷听呢。”
朱小宝闻言,立马板起了脸。
“简直胡闹!都一把年纪了,怎么还学会听墙角了?要是闪到腰怎么办?”
刘三吾顿时一怔。
这小子是在训斥朱老爷子?
这可是大明帝王啊!
这简直比听到刚刚朱小宝的那番高谈阔论,还要让他感到刺激。
若不是在人前,他早就失态了。
这与寻常百姓家的孙子,教育顽皮的爷爷有何不同?
刘三吾咽了一口唾沫,神色紧张的看着朱元璋。
但让他没料到的是,朱元璋不怒反笑。
“咱跟你保证,仅此一次,下不为例。”
卧槽?
刘三吾差点在心里骂娘。
强硬了一辈子的老朱,居然心甘情愿的被孙子训?
这也太颠覆他三观了!
刘三吾的眼神在朱小宝和朱元璋之间来回切换。
他后知后觉回过神,才想起来要行礼。
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。
“刘学士是咱特意请来考你的。”
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恰到好处的阻止了刘三吾行君臣礼的动作。
刘三吾顿时一惊,立马切换成了普通的行礼姿势。
朱元璋敷衍回礼后,便迫不及待地看向了朱小宝。
“孩子,你刚刚说的再分配的事,是真说到点子上去了,即便是朝廷里的那些大官儿,也都未必能比你分析得更为透彻。”
朱小宝腼腆一笑。
“马爷爷,你快别给我戴高帽子了,你一句人口滋生,可比我点的透彻。”
随即,朱小宝又叹气道。
“以你的博学多识,也难怪都一把年纪,还依旧要被圣上倚仗。”
朱小宝这可不是在瞎吹。
刚刚他确实忽略了人口滋生的问题。
这也是在再分配之中的土地兼并时,会同时出现的并发症。
若处在战争年代,人口有增有减,即便土地兼并,对普通百姓而言,影响并不大。
因为地广人稀,百姓们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的土地。
可若在和平年代,人口只会有增无减。
毕竟普通百姓除了种地,便也只有造娃这事可干了。
土地数量未变,人口却不断增长,人均占有土地量便会不断锐减。
等百姓们负担不起种地的税收和摇役后,便也只能将土地低价贱卖给佃户。
此番,便会有大量佃农出现,这也是大势所趋。
但佃农再多,也不会威胁到国家统治。
真正影响国家税收的,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财主,大士绅。
一旦土地流落到他们手中,他们便会想尽法子逃避税收和徭役。
这爷孙两人的对话,似乎让刘三吾看到了两代帝王正共谋大业。
若是单论学问,他兴许能口若悬河。
可这谋政之事,他是真插不上嘴,也根本不敢插嘴。
所以,刘三吾很是识趣的闭嘴不言。
朱元璋笑而不语,但眼神却紧盯着朱小宝。
“孩子,此事你可有法子解决?”
“当然!”
朱小宝直接开口。
如此笃定的回答,让朱元璋猛的一震。
一旁的刘三吾更是被朱小宝的这种自信,震得呆愣在了原地。
朱小宝微微一笑。
“我的法子,必定能解决此番问题。”
呵呵!
朱元璋面带微笑,点头捋须,转而回首看向了刘三吾。
这意思再明显不过。
咱乖孙这股子自信劲儿,是不是随咱?
“哦?你且说来听听。”
朱小宝叹息摇头。
“可我说了又能如何?当今圣上怕是没这个胆量去做。”
此话一出,刘三吾顿时胆战心惊。
这世间还有老爷子不敢做的事?
你怕是还不够了解你爷爷吧!
朱元璋的胃口倒是被吊的更高了。
“你且先说说看嘛。”
朱小宝也不磨叽。
“其一,测量土地并记录在案,后将新发现的土地也纳入税收征收范围,从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。”
“其二,将各类税赋和徭役合并征收,简化税收种类,从而限制官员苛刻扰民的行为,使税赋趋于稳定。”
“再者,按照田地面积征收银两,并由官府统一负责征收和解运。”
他要是记得没错,大明题材的电视剧里,张居正提出的改革法便是解决方案。
他将这个方法直接照搬就行。
此番话,让朱元璋陷入了沉思。
就连他眼中的光亮,也都渐渐淡去。
单是测量土地并记录在案,这就已经十分困难了。
朝廷可以颁布政策,可地方政府又能执行到位吗?
怪不得这小子说咱未必敢做。
但不考虑执行方面的问题,单就这话题而言,朱元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。
“那你觉得,该如何将这些落实呢?”
朱小宝继续道。
“首先,那些朝廷不得知的隐匿田产,只要朝廷派人丈量,就一定会增多。”
“其次,如今按人头征税,有不少百姓为了能少纳税,不惜将男丁抚养长大,女丁则多以不足二十钱贩卖,如此惨状,屡见不鲜。”
朱小宝掷地有声。
即便他只是在陈述事实,却似是在替百姓家的女娃向朝廷讨个公道。
此时,朱元璋沉默了。
对于大孙的质问,他即便知其因却不能作答。
刘三吾沉默片刻道。
“此惨状皆因女丁不是劳力,还徒增了税收负担。”
但世间还有更狠的,直接抛弃杀害的,更是不计其数......
人都是逐利的,这便是封建社会的残酷。
即便朱小宝可以去抨击这些不公,但身处其中时,他也只能遵循规则。
人在弱小之时,能做的便只有无声呐喊了吧!
朱小宝继续道。
“若想改此惨状,也很简单!只要丈量土地并登记在册,往后将人头税并入田税中一并征收,不再单独按人头征税便可。”
人可以说没就没,但地不可能。
这些地就在那儿摆着呢,谁会傻到不出来认领?
只要官府盯着田产,不管你是什么身份,照样得按地上税。
除非他们不要这地了!
至于最后一条政策,朱小宝没打算说。
若是前两条不能施行,最后一条说了也是白搭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