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大夫倒是也不差,只是他自过了30岁就开始留胡须,整个人的气质偏成熟些,当大夫很合适。作为李婶子的丈夫,却显得呆板无趣了些。
苏父闻言,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,他假装拍了拍身上的尘土,自豪地说:“今儿个咱们家有个大喜事,得去王家村走一趟。孩子们也都长大了,是该让他们出去见见世面了。”
李婶子一听,眼睛更亮了:“哟,大喜事啊?快说说,是啥好事儿?”
苏父故作神秘地笑了笑:“等回来你就知道了,现在说了可就不灵了。”
时间紧急,苏父很快带着几人朝着王家村的方向走了,留下一堆村人朝着李婶子围了过去,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。
一路上三强几个都在问,苏父不厌其烦地回答:“爹,学堂是什么地方啊?”
“你们读书的地方。”
“我们什么时候读书啊?”
“看夫子会不会收下你们。”
……
而走在后面的苏晴和苏大强、苏二强三个,却是望着河边连绵不绝的茭白双眼放光,这可都是银子。
从苏家村走到王家村的一路,两岸全是茭白,只是有些地方长得多,有些地方长得少。
走到一处茭白生长较为茂密的地方,苏大强指着那块地方开口道:“小妹,我昨儿个说的就是这里。”
苏晴笑着回道:“这地确实长得很多,大哥你真厉害,把木桶放下面藏起来吧,我们等会从王家村回来再采摘。”
苏大强放下扁担,笑着说道:“嘿嘿嘿,要不我就不去学堂了,你们过去就行,我在这割茭白,等你们回来就能直接回家了?”
“是啊,我和大哥一块留下来,就爹和小妹带着三强几个去学堂好了。”苏二强也说道。
“也行,那你们从中间开始割,别割太多,也不能盯着一个地方割,尽量不要让人看出来啊?”苏晴仔细叮嘱道:“万一有人路过,就说是割些茭白回家做草鞋的。”
“好,我们都知道,一定会注意的。”苏大强回道:“小妹你快去吧,爹都走前面去了。”
这会子属于农闲,河边小道一般很少人来,但也怕万一遇上人,不好回答,所以几人商量了一下对策。
苏晴往前跑了几步,回头看向两个哥哥已经进入茭白丛中,完全看不见了,才放下心来。
眨眼功夫,几人就来到了王家村,通过向村人打听,找到了学堂所在的位置。
还没到学堂门口,就听见一阵童声响起,“德建名立,形端表正。空谷传声,虚堂习听。”正摇头晃脑背书呢!
三强几个原本有些兴奋的脸沉静下来,苏父也左右手相互摩擦着,不知道该不该进去打扰,几人只得在门口听了一会。
等讲课的先生让孩子们休息一会,苏晴才示意苏父带着几个弟弟进去学堂。
苏父轻轻地咳了一声,整理了一下衣襟,带着几分忐忑与期待,迈步走进了学堂。三强、四强、五强和苏晴紧跟其后。
学堂内布置得简单而温馨,几排竹制的桌椅整齐排列,墙上挂着几幅描绘古代圣贤的画像,以及几幅勉励学子勤奋学习的对联。阳光透过窗棂,洒在光洁的地面上,给这古朴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暖意。
孩子们见到有人来访,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,但很快便在先生的示意下安静下来,继续各自的活动,有的低头看书,有的则小声讨论着课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