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美如书屋 > 现代都市 > 朱炫朱元璋的小说安稳度日阅读

朱炫朱元璋的小说安稳度日阅读

陈喵呜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“难道他们的税,不应该收吗?”朱炫很天真地提出疑问。按照一些固有的制度,考取功名的人,能免除大部分的徭役、赋税等。比如大明刚开始的制度,就是当官的都不需要缴纳赋税,这样会导致很多农民,为了少交赋税,把自己的田地,或卖给或送给当官的,最后再在官员手里租田。这样做所付出的租金,也要比拥有田产上交的赋税少很多,朱元璋后来也觉得这个制度有问题,前几年才废除的。至于那些豪门望族,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地主。这个群体的人,比官员、商户还有钱,地主还是一代代继承下来,那么多代积累下来,拥有的田产财富,多不胜数。但是这些人交的税,也和普通人差不多。于是乎,后来就有了官绅一体纳粮,把税收落在这些人身上。“该收!”朱元璋点头道。他又如何不知道,可以从...

主角:朱炫朱元璋   更新:2024-12-20 17:34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炫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《朱炫朱元璋的小说安稳度日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陈喵呜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难道他们的税,不应该收吗?”朱炫很天真地提出疑问。按照一些固有的制度,考取功名的人,能免除大部分的徭役、赋税等。比如大明刚开始的制度,就是当官的都不需要缴纳赋税,这样会导致很多农民,为了少交赋税,把自己的田地,或卖给或送给当官的,最后再在官员手里租田。这样做所付出的租金,也要比拥有田产上交的赋税少很多,朱元璋后来也觉得这个制度有问题,前几年才废除的。至于那些豪门望族,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地主。这个群体的人,比官员、商户还有钱,地主还是一代代继承下来,那么多代积累下来,拥有的田产财富,多不胜数。但是这些人交的税,也和普通人差不多。于是乎,后来就有了官绅一体纳粮,把税收落在这些人身上。“该收!”朱元璋点头道。他又如何不知道,可以从...

《朱炫朱元璋的小说安稳度日阅读》精彩片段


“难道他们的税,不应该收吗?”

朱炫很天真地提出疑问。

按照一些固有的制度,考取功名的人,能免除大部分的徭役、赋税等。

比如大明刚开始的制度,就是当官的都不需要缴纳赋税,这样会导致很多农民,为了少交赋税,把自己的田地,或卖给或送给当官的,最后再在官员手里租田。

这样做所付出的租金,也要比拥有田产上交的赋税少很多,朱元璋后来也觉得这个制度有问题,前几年才废除的。

至于那些豪门望族,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地主。

这个群体的人,比官员、商户还有钱,地主还是一代代继承下来,那么多代积累下来,拥有的田产财富,多不胜数。

但是这些人交的税,也和普通人差不多。

于是乎,后来就有了官绅一体纳粮,把税收落在这些人身上。

“该收!”

朱元璋点头道。

他又如何不知道,可以从这些人动手,但又没有可行的办法,问道:“乖孙有想法?”

“孙儿想到了一个,不知道可不可行。”

“不管可不可行,乖孙尽管说,就算说错了也没所谓!”

“我们可以不收人头税,按照田产的多少,来决定税收份额,田产越多,收的就越多,肥田收多一些,贫地收少一些。”

朱炫终于把这句话说出来,又道:“既然天下人,都是大明子民,不管是官员,还是豪门望族,都应该纳税,这样做大明就有钱了。”

摊丁入亩之后,再加上土豆等作物的传入,导致清朝的人口快速增长,康乾盛世,大概就是这样来的。

不过朱炫没有把怎么做,详细完整地说出来,只是提出一个大概,具体的做法,朱元璋肯定能发散地想下去。

如果全部说全了,他一个小孩子,实在不知道怎么解释,自己为何会懂得那么多。

但是,这样已经让朱元璋很震惊,不由得眼前一亮。

他的乖孙,用比较稚嫩、天真的语气,说出了户部尚书都说不出的话,最重要的是,年纪还那么小!

这个计划需要实施,首先官绅一体是无法避开,其次那些地主,如果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税额,就得把自己兼并的土地,全部割让出去。

那么割让给谁?

当然是那些隐户。

他们可能会主动帮隐户登记造册,把田地转让,来避免巨额的税额。

不仅土地兼并的问题解决了,就连国家财政,也得到解决,大明不再贫穷,还多了一个大额的财政收入来源。

小乖孙这番话,听起来是简单,但能带来巨大的利益。

朱元璋激动得差点要站起来,但是很快他又冷静下来,摇头道:“如果按照乖孙的方法去实施,那些商贾、豪门,必定会反抗,一定能带来动乱,很难!”

商贾还好,号召力不强,但是地主根深蒂固,底蕴不可小觑。

要进行这些改革,改革者必须要有强硬的手腕,以及对军队有绝对的控制权,便于随时镇压动乱。

朱元璋正好都有,明初四大案中,现在蓝玉案大概是没有了,但是前面三个大案,他杀人如麻,杀得天下人瑟瑟发抖。

换作是朱允炆那个废物去做,用不了多久,金陵城内就能欢天喜地,敲锣打鼓地迎接燕王来当皇帝,可能还不需要朱棣怎么奉天靖难,就有成片的人投降。

“那就杀了,杀一批不听话的,换一批听话的即可。”朱炫用可爱的声音,说出这句,有些狠的话。

说完之后,他暗自摇头,差点忘了,自己还是个孩子,说得有点多了。

卧槽!

朱元璋听了,浑身一震,仿佛在朱炫身上,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

“此子,类咱!”

他的心里,便是如此呐喊。

小乖孙不仅有政治手段,还有上位者的狠辣,好一句“那就杀了”。

朱元璋激动得想哭,这次真的后继有人,无论朱允炆还是朱允熥,都给不了他这种感觉,直接戳中了内心最满意的地方。

就连是坐在一边,慢悠悠地吸粉的严冠,也是惊讶地抬起头,想不到小皇孙那么小的年纪,也能说出这些话。

这样一来,小皇孙更深得陛下的喜爱。

严冠心里在想。

“爷爷,孙儿说得对吗?”朱炫眨了眨大眼睛就问。

今天表现得有些过了,不知道会不会适得其反,应该不会吧?

他在老朱眼里,就是个神童。

作为神童,语出惊人,那是基本操作。

“说得很对!”

朱元璋有些激动,眼神里仿佛有光。

大明的希望,就在小乖孙身上了。

激动过后,朱元璋哈哈一笑,又道:“不知不觉我们说多了,吃粉吧。”

还好那个掌柜,没在意到这边。

不然让他听了,可能会把他吓到。

不过吃了两口粉丝,他又感到淡而无味,目光落在朱炫身上,又问:“乖孙知不知道,为什么盐引多起来,盐价反而还高了?”

“可能是盐不多吧!”

朱炫故作思考,才说出这句话。

盐不多?

朱元璋想了想,觉得有道理。

在他看来,制盐的方法,甚是复杂,一旦制盐的人多了,又会导致良田没有人耕种,少了就导致盐不多。

即使拿到盐引的人多了,但是得不到足够的盐,自然也会抬高盐价。

开中法有可取之处,但也有弊端。

盐引换得边疆的粮草、物资,却又损失了盐税,这只是其中之一。

大明的盐商,现在还是商人。

但是到了以后,各种权贵,会利用自己的手段获得盐引,大量获利,受损的还是百姓。

制盐的盐户,没办法去耕种,朝廷少了盐税,本就不怎么富裕,没钱供养盐户,开中法发展到最后,不得不允许这些盐户贩卖私盐获利。

这些私盐,会扰乱市场,最后导致开中法的崩溃。

最严重的结果是,军队的粮食、辎重没有人负责,朝廷再也管不了盐,又要自己折腾军中的粮食,也是把大明拖垮的原因之一。

现在开中法的不足,还只是在盐价上体现。

“乖孙觉得,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?”

朱元璋说完了,便期待地看向朱炫。

他坚信,小乖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惊喜,毕竟这样的惊喜,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

洪武二十五年。

京郊,钟山之上,孝陵以东。

一行人白衣缟素,低头默哀,人群前方,还有一辆马车,拖拽着棺椁,进入皇陵内。

“咱妹子没了,大孙没了,现在连标儿也……”

“咱的命,苦啊!”

“上天为何要对咱那么狠?”

朱元璋已经忘了,有多久没有哭过。

上一次如此悲伤,还是马皇后逝世的时候,眼看着朱标的棺椁进入皇陵,不禁悲从中来,滚烫的泪珠,滑过满是皱纹的脸颊。

“标儿!”

再过了一会,看到皇陵被合上,彻底隔绝里外的一切,朱元璋身体微微一颤,差点站不稳。

“陛下!”

身边的太监,连忙扶住了他。

一起前来送葬的文武官员,见此皆是落泪,淡淡的泣声,在陵前此起彼伏。

“咱能推翻元蒙暴政,救活千万人。”

“咱还掌握了,天下最高的权力。”

“可是咱的能力再强,也奈何不了天意,救不了标儿,你去了,大明怎么办?”

“贼老天,你也太狠心了!”

朱元璋表情悲痛,说话的声音,听起来很无力。

带在身边,教导了那么多年的儿子,说走就走,大明的希望,说没就没了,让他这个老人,感觉天要塌下来那样严重。

“如果父亲在天有灵,也不想看到皇爷爷那么伤心。”

身边的朱允炆轻轻地拉住朱元璋的手,泪珠在眼眶里打滚,泣声道:“以后还有孙儿在,孙儿一定会代替父亲,好好孝敬皇爷爷!”

“乖孙……”

朱元璋心里一酸,又忍不住落泪。

良久,朱允炆又道:“皇爷爷,应该回宫了。”

朱元璋的目光,再落在皇陵之上,擦去眼角边上的泪珠,叹道:“你们先回去吧,咱要在这里,陪妹子,陪标儿几天!”

朱允炆再三劝说,朱元璋还是不愿回去。

无奈之下,送葬的皇亲、文武百官等人,只能先离开。

蒋瓛率领锦衣卫,还有守陵卫,把孝陵完全保卫起来。

朱元璋在这里,一待就是两天。

——

一条小河上游。

“老奴实在做不出这种事情,接下来的命运如何,全看小家伙你的造化了!”

一个老太监怀里,还抱着一个小婴儿。

他奉了特殊命令,出宫杀一户人家,还要杀了怀里的婴儿,但婴儿那么小,如何忍心下手?找了个机会,把婴儿带走,一直逃到这里。

“小家伙,老奴不忍心杀了你,也不能对不起太子殿下,不过这样做,太子妃肯定饶不了老奴。”

“老奴回不去了,把你带在身边逃亡,又很不方便,唉!”

老太监把婴儿放在一个木盆里,缓缓地往河里推去,看着木盆漂到河心,趁着太子妃的人还未找来,他叹了口气,转身往应天南方而去,有多远就逃多远。

木盆上。

朱炫眨了眨眼,看到的是蓝天白云,能感受到盆子下方,是缓缓的水流。

“我这是,怎么了?”

“刚才那个人,说什么全看造化,这是什么意思?”

“我是小家伙?我……我的手,怎会变得那么小?”

他想爬起来,但身体没有半点力气,举起了双手,发现只是小小的一个,胖乎乎的小手,还有点小可爱。

卧槽!

“我穿越了,还穿越成了一个小婴儿?”

朱炫惊了!

他瞬间手足无措,但又不敢乱动,就怕这个小木盆侧翻了,掉到水里,哪怕是一个小水洼,都能把毫无能力的小婴儿淹死。

“我现在该怎么办?”

朱炫的大眼珠,滴溜溜地一转,看到附近,荒无人烟,岸边的景物,不断在眼前闪过,连一个活人都看不到。

小婴儿没有记忆,他连穿越到什么世界,也弄不清楚。

“我那便宜爹娘,也太狠心了吧?你们不想养,可以不要生我出来!”

生而不养,还可以送人。

放在木盆里,任由自己漂荡,随缘存活,真的太狠心了!

朱炫想恨得咬咬牙,却发现自己连牙齿都还没有。

他一路顺着河流漂荡,又饿得慌,还很困,接下来不知道还要漂多久,才能被人救上来。

如果一直遇不到人,岂不是要活活饿死在盆子里?

所幸的是,今天没有吹风。

水波平静,没有荡漾,还算安稳。

“我可以怎么办?”

朱炫急了,要不弄点声音,引起其他人的注意?

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。

朱炫很想大叫救命的,可是一个小婴儿,哪懂得开口说话,刚开口就是“哇”的哭声,嘹亮的声音,在河岸回荡。

哇……

哭声一阵阵地传出去,要多凄惨,他就哭得有多凄惨。

“陛下,好像有婴儿的声音!”

此时,一道男人的声音,隐约间传过来。

“终于有人了!”

朱炫一个激灵,明白活命的机会来了。

于是乎他继续哭,一会后还听到有人道:“真的有婴儿,在前面的河里,陛下怎么办?”

“救上来吧!”

又有人说道。

“快去救人!”

扑通!

两个人跳到水里,往木盆游过去。

朱炫的大眼珠子里,很快看到两张黑黝黝的大脸,出现在眼前,看他们的衣着,应该穿越到古代里,既然得救,很快不再哭泣。

“这小娃娃,水灵好看!”

一张黑黝黝的大脸道。

“快带回去吧!”

另外一张黑黝黝的大脸回应。

两个人举起木盆,小心翼翼地回到岸边,交给一个声音尖尖的男人。

“陛下,好可爱的小婴儿!”

那个声音尖尖的男人,讶然地说了一句,再往身旁一个老人看去。

“陛下?”

朱炫终于听清楚他们的对话,侧过脑袋往旁边看去,只见那个老人,身穿黄袍,绣着龙纹,虽然头发花白,满脸皱纹,但浑身上下,带有一种难以明言的威严。

“我被一个皇帝救了,这是好事啊!”


“小允炫,不行啊!”

“你皇爷爷,最讨厌商贾,看到我们经商,这不得把我们的腿打断了。”

朱松摇了摇头,搞这些不可行。

刚才听了朱炫的话,他也有一种要搞钱的冲动,全靠父皇给钱养着,再多都是有限。

父皇的钱,至少要分给二十多个皇子,还有各种皇孙,以及给天下官员发放俸禄,分下来的其实没多少了。

除了经商,他们还能做点什么?

朱炫暂时想不到,可以做些什么,想了想道:“所以我就问二十叔,有没有我们可以经营的东西,又不会让皇爷爷太反感。”

这些有点难想。

只见朱松考虑了许久,忽然一拍手道:“有了,你们随我来。”

他们在秦淮河,走了好一会,来到一个书店外面。

“我们卖书!”

朱松说道:“就算父皇知道了,也不会太反感吧?”

“书!”

朱炫觉得可行。

卖的是圣贤书,这要比普通的商铺,正经很多。

不过正经的书,其实没多少赚头,但一些故事书,说不定能为他们,打开一道新世界的大门。

明初的小说已经开始普及,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不过四大名著之中,朱炫只对三国熟悉,其他三本都不算了解,只是看过西游的电视剧应该不算吧,幸好穿越之前,他没少看小说,金古温黄梁这些,都熟得不能再熟。

开一个书店,表面上卖圣贤书,暗地里可以卖故事书,表面正经,暗地里不正经那种。

想到了这种可能,朱炫问道:“二十叔,我们进去看一看吗?”

“走!”

朱松的想法,和朱炫的差不多。

通过这个书店,或许能赚大钱。

他们叔侄俩人,刚走进大门,这里的掌柜便笑嘻嘻地走过来打招呼,笑道:“公子,请随便看。”

朱炫好奇地打量一遍,只见放在前面的,都是一些正经的书,他们想看点不正经的,正要开口时,只听到朱松问:“有没有故事书?”

“当然有!”

掌柜把他们,带到后面。

这里的故事书,数量和类型都不少,可见明初的小说行业,发展得相当不错。

朱炫随意拿起一本来看,刚翻开封面,就看到一个尺度极大的插画,是那种让成年男人见了,会血脉偾张的插画。

“小孩子别看!”

朱松马上抢过来,丢到一边去。

要是让老朱知道,他敢带朱炫看这种书,真的会把腿打断。

朱炫瞪大双眼,好家伙现在已经有小黄书了。

明初的人,思想还是很开放。

那个插画画得也很别致,用的姿势还是朱炫这个穿越者,从来没见过的,这个年代的文人雅士,或者是读书人,玩得有点花了。

兰陵笑笑生、李渔这些人,还没面世,就已经有那么多这种书籍。

“二十叔,那是什么?”

朱炫还要保持单纯,故作不懂,天真地问。

朱松摇头道:“不是正经的书,让你爷爷知道了,你二十叔我就死定了,这种书我们以后一定不能碰,知道吗?”

“好的!”

朱炫还是一个,我完全不懂的样子。

单纯得让朱松有一种罪恶感,在想不应该把他带进来。

接下来,他们看其他小说。

除开那些有颜色的书,其他的小说,基本是以武侠、才子佳人这两个类型为主,朱炫在里面,甚至连耽美和百合的都能看到。

古人还是很放得开。

简单地看了一圈,他们一本书都没买,最后在掌柜有些幽怨的眼神中离开。

“小允炫觉得怎么样?”朱松问道。

他知道这个小侄子,年纪虽然不大,但是聪明伶俐,想法极多,和四岁的年纪有点不匹配,久而久之,大家对此都习惯了,不觉得有什么。

朱炫反问道:“二十叔认为,书店可以吗?我什么都不懂。”

朱松说道:“要说赚钱,又不会让父皇生气,书店我认为是最好的,买一些圣贤书,同时又卖故事书,刚才你也看到了,书店里面除了我们,还有好多来买书的人,生意挺不错,我认为没问题。”

去买书的人,基本只买故事书。

但是买故事书的人里面,大部分都会买有颜色的书,毕竟这些更吸引人,可惜他们不敢碰。

朱松又道:“圣贤书很容易,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印,不过那些故事书,得找专门写书的人合作,让他们帮我们写才行。”

也就是说,要签约作者。

毕竟这些书,不是直接能找来印。

朱炫听了,一个似懂非懂的样子。

“如果只卖圣贤书,其实很容易,我们只要凑一笔钱,租一个商铺,找人印刷书籍,就可以卖了。”

“但是故事书,还得请人回来写,需要额外花费。”

“另外,请回来写的那个人,能力怎么样也不清楚,万一写得不好,我们算是亏钱了。”

朱松根据自己的了解,简单地分析说道。

要开一家书店,其实还不容易。

以他们的身份,有颜色的那些书,确实不能卖,只剩下才子佳人、侠客柔情的故事书了。

朱松好奇地问:“小允炫有多少钱?”

“我没钱啊!”

朱炫摇头道。

没钱你还做什么大事?

朱松也能理解,一个四岁小孩子,就算有钱,最多只是一两两那种,无奈道:“我最多只能拿出三百两,租一个商铺,印一些圣贤书还行,请人回来写,我没办法了。”

“其实不用请的。”

“不用钱,难道有人免费帮我们写?”

“当然有,侯显会写。”

朱炫的目光,落在侯显身上。

“老奴……”侯显一怔,很快明白小皇孙的意思,“回韩王殿下,老奴确实会写,偶尔还给小皇孙编一些小故事,哄小皇孙睡觉。”

说完,侯显暗地里叹了口气。

再这样下去,自己都快成为小皇孙的工具人。

还是无所不能的工具人,不过也好,可以得到小皇孙的信任。

“真的?”

朱松惊讶的目光,落在侯显身上。

有一个免费写手,他们可以节省很多钱,如果真的可以,他们开一个书店,问题就不是很大了。

侯显点头道:“老奴读过书,想法也很多,可以为殿下和小皇孙写书。”


尽管朱允炆很不爽,属于自己的宠爱,被一个野孩子抢走了,但他真的不敢直接说出心里的不爽。

野孩子还小,皇爷爷年纪大了。

他还是有信心,属于自己的权力,那个野孩子绝对抢不走!

“允炆,有事?”

朱元璋轻声道。

也许是听到声音,觉得有点吵了,正在睡觉的朱炫,翻了个身。

“乖孙!”

朱元璋马上轻抚,很快又安静地睡下去。

担心会吵醒了朱炫,朱元璋小心翼翼地抱起朱炫,放在软榻上,又道:“去正殿聊吧,云奇轻点把奏章都搬到正殿。”

他们现在,正在谨身殿的偏殿。

看到皇爷爷那么关心朱炫,朱允炆嫉妒得差点想吐血,心里又不断在想,他还只是个孩子,皇爷爷只是太寂寞了,才对一个孩子那么好。

自己依然是皇爷爷,最疼爱的孙儿。

自我安慰了一会,他跟随朱元璋,来到了偏殿。

“皇爷爷,孙儿有一段时间,没有来看您了,有点挂念,所以想来看一看,没打扰皇爷爷吧?”

朱允炆其实没别的事情,只是想来刷一刷好感,别让朱元璋忽略了自己。

说实在一点,就是争宠。

“无妨!”

朱元璋想了一会又道:“你来得正好,等会去和齐泰说一说,明天开始,允炫也去大本堂上学,让他安排一个位置。”

“小弟可以上学了?”

朱允炆惊讶地问。

那个野孩子,也只有两岁,怎么能上学了?

朱炫和朱标的儿子、女儿,都见过面了。

他们认为这个“捡来”的儿子,会归入到朱标一脉,朱炫名字的格式,和朱允炆、朱允熥的一样,便是说明。

但是身份的问题,朱元璋还没有公开,吕氏多少能猜到了什么,只要他不公开,吕氏就无法确定。

“可以了!”

朱元璋点头道:“你去告诉齐泰吧,咱还有事情要做!”

“孙儿先告退!”

朱允炆走出正殿,心里又在想着其他事情。

朱元璋收拢了一会心思,喝道:“传张訦、詹微、赵勉……来见咱!”

小乖孙的建议很正确,朱元璋准备实施。

他在把权力集中的同时,又能让下面的官员充当丞相,帮自己处理政务,但是又没有丞相的权力。

等了好一会,一群官员,走进了谨身殿的正殿。

朱元璋在等待的时候,已经把大概的方案想了一遍,能被挑选出来,辅助自己处理政务的官员,最多只能五人,没有官职,没有权力,每三年换一批,防止发展到最后,自己会没办法控制等等。

被召进宫的官员,听到了朱元璋这个改革,心里一阵的震惊,又没有谁敢提出反对意见,全部默然地点头。

没有丞相之权,行丞相之事,等于白干活,他们心里当然不舒服。

“你们辅助咱处理政务的地方,就安排在文华阁。”

“叫做内阁吧!”

朱元璋看到他们不敢反对,直接确定好这件事,也许是巧合,又以内阁命名了。

至于谁能进内阁,他还需要考虑清楚,再做决定,没有马上宣布。

在这天下午,成立内阁一事,传遍朝堂,有人说陛下精明,这也能让他想出来,也有人说陛下又要残害官员了。

但是他们只敢在私底下议论,不敢摆在台面上。

——

朱允炆先去一趟大本堂,告诉齐泰,朱炫要来大本堂上学一事。

齐泰不仅是兵部左侍郎,还是朱元璋钦定的,在大本堂给皇子皇孙上课的先生,闻言皱起眉头道:“朱允炫,就是陛下两年前捡回来的那个野孩子?他才两岁,也能来上学?只怕坐都坐不稳。”

他的心里,对此是不屑的。

那么多皇孙里面,他也只认朱允炆一人。

虽然朱元璋没有公开,但他们能感觉到,下一个继承人,很有可能是朱允炆,那个野孩子算什么?

但是野孩子很受宠,让他们都感到很不可思议。

“皇爷爷的命令,先生安排一下就是了。”

朱允炆的酸,还未能缓过来,叹了口气道:“皇爷爷在宫里寂寞,老人都喜欢孩子,他才暂时受宠,再过段时间,谁还知道他是谁?”

“皇长孙说得对!”

齐泰微微点头,又道:“陛下有没有说,怎么教授那个孩子?”

“并没有,先生自行安排即可。”

朱允炆把话说完了,便告辞离开大本堂。

齐泰一听,大概明白了,随便敷衍即可。

回到东宫。

朱允炆看到自己的亲弟弟朱允熞,正在挠头看书、做功课,一个看不进去的样子,又想到了,备受宠爱的朱炫,心念一动。

“孩子和孩子玩闹,问题应该不大。”

朱允炆心里在想,一种妒忌的念头,在心底里快速滋生蔓延,口里却说道:“允熞还记不记得,皇爷爷捡回来那个孩子?”

“大哥,怎么了?”

朱允熞当然记得。

朱允炆低声,在他耳边,说了两句话,还叮嘱道:“一定不要让别人知道,是我让你这样做。”

“好的好的!”

朱允熞还是个孩子,玩心很重,听了连连点头,什么都答应了。

朱允炆心里,冷哼一声。

不知道哪里来的野孩子,也配和自己争宠?

——

朱炫醒来后,回到乾清宫那个小院子。

不知不觉,晚上了。

宫里的规矩,过午不食,晚上是没有晚饭,朱元璋也不过是吃两块糕点,喝点茶水凑合一下,一直饿到第二天早上。

但是这个规矩,对朱炫无效。

一个小孩子,哪能不吃晚饭。

朱元璋对于朱炫,会有特别的安排,今天晚上,做了一锅炖鸡,还有一锅粥,送到小院里。

“小皇孙,用膳了。”

侯显伺候了朱炫两年,很清楚这个小皇孙的性格,很乖巧,很容易伺候。

“侯显!”

朱炫念叨了一会他的名字,一直觉得很熟悉,好奇道:“你好像,不是我们汉人吧?”

侯显笑道:“奴婢是西番十八族的人,当年西平侯和凉国公讨伐洮州时入宫的。”

那就错不了,怪不得听起来很熟悉。

侯显和郑和一样,都是从俘虏,做到太监。

眼前这个侯显,可是未来郑和下西洋的时候,其中一个副手,也是大明朝的航海家之一。

朱炫没想到,他会在自己身边,以后也得把郑和弄到手,未来出海,是一定要出的,不然大明会落后于世界。

“侯显,带上鸡汤,去找皇爷爷吧!”

朱炫暂时收起各种念头,小短腿一摆,跳下了软榻,出门去谨身殿。

侯显端起炖汤,小跑跟在身后,道:“小皇孙,等等奴婢!”


他们坐下来不久,掌柜端了三碗鸭血粉丝过来。

朱炫见了食指大动,拿起筷子夹了一条粉丝,也不怕烫,吸进去吃了一会,道:“味道有些淡了。”

“确实寡淡了!”

朱元璋喝了一口汤,再看了看周边,只有自己一桌客人,建议道:“掌柜,你的粉丝,多放一些盐,生意可能会更好。”

掌柜闻言,叹了口气道:“你们衣着光鲜,不是普通人家,哪里知道我们普通人的苦?我也想多放一些盐,可是我这个小摊子,一碗鸭血粉丝,只卖十五文钱,卖贵了没有人光顾,卖便宜了,哪来的钱买盐?”

“咱大明的盐,很贵吗?”

朱元璋本能地问。

“当然很贵!”

掌柜点头道:“现在不用打仗,朝廷发的盐引少了,能得到盐引的盐商少了,市面上的盐不多,价格自然而然上来了。”

大明盐务用的是开中法,允许民间商人获得盐引,大明边疆所需要的物资,就由这些民间的团队去运输,算是一种交换。

近几年没有怎么打仗,发的盐引不多,市面上的盐自然不多,供不应求,涨价那是正常。

朱元璋思索了一番,又问:“打仗的时候,盐引多了,盐是不是更便宜一些?”

“我们大明的盐,就没有便宜过!”

盐引多了,至于盐为什么不便宜,掌柜就说不出缘由,又道:“不仅盐贵,税也贵,我赚不到多少钱,只能少放点盐,没办法啊!”

“税也贵?”

朱元璋不是很理解。

朱炫眼珠子一转,想到了什么,马上提出一个问题:“爷爷不是说过,我们大明的商税,三十取一,为什么税还那么贵?”

这也是朱元璋所疑惑的,不由得往这个掌柜看去。

严冠的眼神,变得不友善,好像这家伙敢欺君的话,他就把人捉了,丢去锦衣卫诏狱。

“三十取一,只是洪武爷规定的商税,但还不包括其他过桥税、油布税,车马税等,虽然税额不高,但也经不起数量多,像我这种小摊,还是很困难。”

这个掌柜叹了口气,看了一眼旁边的酒楼,又道:“种类繁多的税,对我们而言很难,但是对他们来说,随便来一个客人就够了。”

“既然这样,你们为什么不反对?”

朱元璋又好奇地问。

掌柜笑了笑道:“我们现在的生活,比起几十年前,好太多了!放在元蒙时期,我们活得还不如狗,多亏了洪武爷,把鞑子赶回大漠,能赚点钱,过上好日子,都是洪武爷给的,我们又怎能反对洪武爷?”

不知不觉间,他说的也多了。

把这句话说完,他摇了摇头,转身回去继续忙活。

“咱还是,亏待了百姓!”

朱元璋甚是感触,他本以为做得很好了,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。

要不是今天出来吃一碗粉,他都不清楚,原本艰难的百姓,还是那么艰难,并且百姓对自己,还甚是感恩,落差得有点大。

碗里的鸭血粉丝,突然变得香了许多。

“爷爷没有亏待百姓,只是天下那么多,爷爷只有一个人,难以面面俱到。”

朱炫轻声安慰,想了想又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建议:“爷爷,那么繁多的税收实行下去,只会让贫穷的越贫穷,富有的越富有,为什么不废了繁多的赋税,而统一征收?”

朱元璋微微点头,听了今天掌柜的吐槽,大明的税制,好像是有点问题。

不过看着自家四岁的小乖孙,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,他又好奇道:“乖孙认为,这些税,应该怎么改?”

朱炫放下手中的筷子,故作很努力地想了想道:“按照刚才那位大叔说的,有一些和商户无关的税,完全没必要,在街边的摊档,一天获利可能只有几十文,交的税和那些大酒楼的相同,这就很不合理了。”

听了此话,朱元璋又是点头。

这样会导致,贫富差距越来越大。

按照朱元璋的理想,当然是从富人手里拿钱,来补助穷人,让穷人也富起来,现在和他所想的,好像又不一样。

冷静下来想一想,他认为大明的税务,是真的存在问题。

要不是出来一趟,还发现不了这些。

“孙儿认为,那些繁多的税,可以直接废止,以后按照商户的富有程度纳税,越富的,缴纳的就越多,像那位大叔这样的人,可以适当减少,爷爷觉得这样做,能不能达到一种平衡?”

朱炫说着,又提出了询问,看向了老朱。

“乖孙这个想法不错,咱的大明穷,没想到还是从穷苦百姓手里抢钱,实在不该,咱回去之后,再商量改了商税。”

朱元璋越来越满意,小乖孙对事情的看法,以及提出的各种建议。

都是他带在身边,好好教导的结果。

“大明,很穷吗?”

朱炫好奇地问。

“是啊,不过有了乖孙的方法,咱改了商税,应该不会穷了。”

朱元璋微微一笑。

大明确实比较穷,首先盐的开中法,损失了大部分的盐税,其次大明的税收不平衡,还打压商人,又丢失了大部分财政收入,最后还有很多隐户的人头税,是收不上来的。

朱元璋不断地印宝钞,原因就是没钱,想要把宝钞的一张纸,当作真正的钱来用,通货膨胀,纸币贬值那是肯定的。

归根到底,还是因为穷。

“孙儿还想到一些方法,就是不知道,应不应该说。”

朱炫想了想,开始提出一个,重磅的政策。

朱元璋知道他的小头脑很灵活,想到的东西,有些时候,比自己还要多,鼓励道:“乖孙想到什么,就说什么,说错了也没所谓,爷爷不会责怪。”

“好!”

朱炫心中有了计划,想了好一会道:“孙儿觉得,还有一些人,要比商贾更有钱,能帮皇爷爷赚钱。”

“什么人?”

“大概一个多月前,孙儿听皇爷爷和其他大臣讨论过,我们大明有一些豪门望族,人口不过百人,但下面有数不清的奴仆、隐户,不记录在户籍里面,但他们占据的田地无数,缴纳的税,只按那不过百人的人头收税,爷爷曾苦恼了一段时间。”

“没错!”

朱元璋微微点头,确实苦恼过一段时间,问:“乖孙认为,咱应该增收那些豪门望族的税?”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