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秦云野秦远山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天灾末世满地荒,夫夫超强囤满仓秦云野秦远山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南山小院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随着太阳落下地平线,一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,天色慢慢暗下来,秦云野就叫他们收工了。来做工的时候就已经说好了,一天只管一顿饭,晚上和早上都要他们自己在屋头吃。所以晚上下工之后,就各回各家,秦云野他们要回家吃饭,工人们也要回自己家里吃饭。把工具收拾好,今天进度不错,只剩一小块地还没有清理干净,明天干半个时辰就差不多了。工具是农家比较重要的东西,铁器虽然普及了,但价格并不低,他们都选择随身带回去。工人们都走后,秦大伯和秦云野把山上都检查了一遍,然后把锅盖好,也下山了。周氏和秦立夏下午的时候就已经回去了,兔子死了不及时处理会变味,虽然一早一晚冷,中午还是挺热的。等秦大伯他们到家的时候,厨房里已经传来了辛辣味和肉香味儿。大伯的鼻子比较好使,他一...
《天灾末世满地荒,夫夫超强囤满仓秦云野秦远山全文》精彩片段
随着太阳落下地平线,一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,天色慢慢暗下来,秦云野就叫他们收工了。
来做工的时候就已经说好了,一天只管一顿饭,晚上和早上都要他们自己在屋头吃。
所以晚上下工之后,就各回各家,秦云野他们要回家吃饭,工人们也要回自己家里吃饭。
把工具收拾好,今天进度不错,只剩一小块地还没有清理干净,明天干半个时辰就差不多了。
工具是农家比较重要的东西,铁器虽然普及了,但价格并不低,他们都选择随身带回去。
工人们都走后,秦大伯和秦云野把山上都检查了一遍,然后把锅盖好,也下山了。
周氏和秦立夏下午的时候就已经回去了,兔子死了不及时处理会变味,虽然一早一晚冷,中午还是挺热的。
等秦大伯他们到家的时候,厨房里已经传来了辛辣味和肉香味儿。
大伯的鼻子比较好使,他一闻就知道,“海椒烧兔子”
现在这个季节村里是没有新鲜的海椒的,现在用的海椒都是夏季和秋季保存下来的。
晒成干海椒,做成豆瓣酱或者是做成剁海椒,都是村里常见的保存食物的方法。
大伯母选择的是剁海椒用来烧兔肉,红色的海椒和经过炒制的兔肉在锅里面翻滚一阵阵香味扑鼻而出。
秦大伯和秦云野赶紧洗完手,进厨房里帮忙端菜盛饭的,只等起锅就能吃饭。
这边村中间往里走,两间新修的石瓦房里,秦铁牛和秦银牛两兄弟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里。
看着目前家徒四壁的房子,他俩同时叹了一口气。
秦铁牛和秦银牛两兄弟并不是在村里面长大的,他们的曾祖父那一辈是村里面的人。
后面赚了一点钱就搬到了镇上,经历颠簸之后又搬到了其他地方。
结果几年前那场大荒灾,他们一家遭了灾,爹娘祖父再逃难回故土的时候都死了。
刚十六岁的两兄弟失去了所有的亲人,一路逃荒要饭,终于回到了青竹村。
那会儿青竹村有青冈子和鬼魔芋,已经缓过来了。
秦云野的爷爷还在,就是秦大伯的爹还在,细细盘问过后知道了来历,见两个孩子瘦得吓人,赶走能不能活下去也不知道。
念在到底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,秦爷爷把家里以前建来守水的茅草棚子借给他们住。
又从家里拿了两斤玉米面给他们,两兄弟身无分文的回到村子里,凭借这两斤玉米面,和自身还的一把力气,天天上山找吃的,野菜蘑菇什么的能吃就要,也能勉强果腹。
五年过去了,他俩兄弟终于建起了这两间屋子。
遮身之所来之不易,屋里面的床柜子也是他俩自己做的,不太好看,但结实耐用。
这几年能把自己养活,攒钱建这两间屋子,也用尽了两兄弟几年积蓄。
现在两人二十一岁,算是大龄未婚青年,但都还是光棍一条,家里只有母蚊子。
回到家里,天色已经渐渐黑了起来,秦银牛去做饭,秦铁牛则是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,去把家里养的唯二的两只鸡,给关进房子后面的木头屋里。
这两只鸡可是他们两兄弟目前唯一的经济来源,要是丢了一只,那得心疼死。
肉是吃不起的,只能隔三差五吃一个鸡蛋,日子也还算是有盼头。
他也不介意,反正是来买东西的,又不是来看人的。
小二正在擦柜子,看见秦云野进来,他连忙放下帕子迎上去,“客人里边请,今天是想看点啥?”
“是送长辈?还是办喜事?我们店里都有。”
秦云野本来想让秦立春他们三个自己选,但他扭头一看,这三人倒好,站在店门口压根都没进来。
“你们仨站在店门口给人家看门啊?给我进来。”
进来是进来了,就是一个两个跟鹌鹑似的,低着头眼睛都不敢四处乱看,局促得很。
算了,秦云野也不强求,下巴点了点他们,“给家里的晚辈们买根簪子。”
随着秦云野的动作,小二知道是给秦立春他们三个买。
既然说是小辈,店小二也没有反驳什么,辈分和年纪不一定成正比。
说给小辈买东西,但是店小二看着秦云野也大不了两岁,只是四人之间气质不同。
这三个一看就是村里出来的,局促不安,别问店小二为什么这么肯定,他就是村里出来的,能看不出来吗?
他们仨就跟他刚到店里来当小二时一样,这里不敢摸,那里不敢看,生怕弄坏了什么赔不起。
想到这里,他冲秦立春三人露出善意的微笑,“三位喜欢什么随便看,有喜欢的可以试戴。”
低头余光瞥见秦云野的手,脸上笑容更真诚了。
衣裳八九成新,上好的细棉布做的,在他们镇上也没有多少人能日常穿,这点秦云野还没进门他就瞧见了。
手是骨节分明,最重要的是什么?是手上没有厚茧子。
一看就不是在庄稼地里干粗活的人,所以他丝毫不怀疑这样的人会买不起。
一瞬间店小二的已经把他们分析了个七七八八,心思已经千回百转,面上却还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,让秦云野坐着稍等一会儿,他马上去拿。
要不说能当店小二的也是人精呢,他拿了个托盘,选了好几种出来,细的粗的长的短的,复杂的和简约的都有。
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,他告诉秦云野,如果没有看上的,那也可以定制,只需要交一点定金就可以。
本想让他们选,眼皮一抬见他们都愣了。
见此秦云野也没指望他们,凤目一抬,从这一盘簪子上扫过,视线略停,看中了其中一根细长竹纹银簪,问过店小二有一模一样的后,他要了两根,给秦立春和秦小满。
竹子是花中四君子之一,年轻人用比较合适,也寓意像竹子一样自由生长。
秦立夏是女孩,他就做主挑了一只桃花簪。
在他的特意控制下,这三根小簪子重量差不多,付了银子后,也不用店小二包装。
直接拿起来递给他们三个。
看着面前的竹纹银簪,秦立春喉咙微动,“小叔,这太贵重了,我不能收。”
秦立夏也不敢接,她长这么大还没有银簪子呢,刚才结账的时候她可看见了,这三根簪子居然要四两银子。
秦小满看了看秦云野,没有肉痛也没有不舍,仿佛给的只是一颗糖果。
回想起他爹说的话,秦小满一咬牙,双手接下了簪子,弯腰给秦云野长鞠了一躬,“谢谢小叔”
秦云野眼里闪过一丝诧异,挑眉看向秦小满的眼里多了丝满意。
他既然诚心要送东西,那肯定不会收回去,本来还在想怎么劝才让他们三个收下,没想到秦小满这一下出乎了他的意料。
媳妇死了,他还难受着,小石刚出生没奶吃,饿得哇哇哭,操持完媳妇的丧事他就拿粮到处去借奶,被骂了就抹脸换一家。
看孩子哭得可怜,又有粮食换,有奶多的妇人就让抱进去喂两口。
就这么一口一口的养着孩子,实在没借到就熬米汤喂,白天带着孩子去打石头,晚上也得带孩子睡觉。
原本也是高壮汉子,又当爹又当娘的拉扯两个孩子,人就那么熬瘦了,背也弯了,脾气也不太好了。
大石头和小石头知道他辛苦,被骂两句也不吭声,只是三个大老爷们也没啥话说,整天沉闷闷的。
秦石匠就老是骂他们年纪轻轻像个锯嘴葫芦,怎么找得到媳妇?
这也是秦石匠现在脾气越来越暴躁的原因,大儿子二十六了,小儿子二十一岁,从小一起长大的秦行孙儿马上都要娶媳妇了,他儿子还没娶上媳妇!他能不愁吗?
全然忘了他自己当初也是临近三十才娶媳妇,愁得爹娘整宿整宿睡不着,他娶媳妇的时候秦大哥都能打猪草了。
知道秦石匠心头有事,秦大伯也不多说,到底还是穷闹的。
吃完饭后,秦石匠又带着两个儿子走了,虽然他自己嘴巴上说着什么吃饭不积极,脑壳有问题,但是在做工作方面他认真负责。
该什么点儿吃饭就什么点吃饭,该什么时候下工就什么时候下工,绝不会因为关系的好坏而轻易打破自己的标准。
半山腰这边的人也都吃完饭了,自己把自己的碗筷洗好,装好放好,等下工的时候好带回去。
秦云野已经吃完了,坐在地上晒太阳,春日的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,特别是饭后晒一下,让人昏昏欲睡。
秦云野交代过让他们吃完饭休息两刻钟再活,架不住工人们自己不乐意。
放下碗筷就要去拿锄头。
“秦秀才,今天这顿比我比我家过年还做得好,我觉得吃完身上浑身都是劲儿,所以不用休息了,咱早点把房子建好,你也好早点住进去。”秦铁牛憨憨一笑,说出自己的心里话。
“是啊,是啊,秦秀才,你拿肉招待我们,我们也不能差事儿呀。吃饭的时候不是坐着休息了吗?”秦大牛也朗声附和道,咂吧嘴回味肉的滋味。
“对对对,您就别操心我们了啊。”
“栓子,快点儿过来砍树。”
“来了!”
——————
下午还是按照上午的活继续干,因为这片地确实有点大,想在半天把它干完是不可能的,他们确实卖力,那也不能是有限的。
也不能因为说卖力干活就做的比较粗糙,到时候树根没有理干净,这地里面等开春之后就会长各种各样的树根儿出来。
杂草还好,清理了就行,那树根多了还容易把房子顶坏。
他们拿了秦云野的工钱自然不会做那种不好的事情,他们是铆足了劲要把这个房子建得最好。
秦大哥他们四个带着工人们又开始忙活开了。
经过中午这一顿饭,他们觉得秦云野这个人好像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。
他也会跟他们一样蹲着吃饭,也是一张嘴吧一个鼻子,也会··挨老村长的骂。
秦大伯的脾气可不是盖的,虽然他劝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。
但他自己生气的时候,压根不是秦石匠那轻踹一脚能比的,他不打人,他嘴巴损啊。
“啊?”
没等秦云野反驳,周氏接着说道:“你每年拿那么多东西给我和你大伯,年节不落,比亲儿子还给得多,我们可都收下了,因为我们是一家人,一家人不说两家话,如今我们给你,你也拿着,长者赐不可辞。”
不收就是没把我和你大伯当一家人。
这是周氏的言外之意。
秦云野:?
大伯母你也视金钱如粪土?
看着大伯和大伯母两个都真心实意的想把山头给他,说心里不触动是假的。
见他态度有所松动,秦大伯笑了,还是妻子有办法,“云野,你大伯母说得对,以后我俩老了你会不管我们吗?山头拿去建房,说不定我和你伯母以后还得来住住,别磨磨叽叽的。”
秦云野:“……”
您亲儿子都不跟着住一起,会和我住一起?
不过是劝他收下的借口罢了。
再说他逢年过节是没少买东西,可大伯他们香肠腊肉鸡鸭鱼也没少拿给他啊。
这两老人,怪会说话的,听得他自己都差点感动了。
其实这些都是相互的,你来我往罢了,如果光收不回,有一有二也不会再有三了,谁也不傻,走亲戚走亲戚,你来我往的越走越亲才是常态。
“行,大伯大伯母,山头我就收下了,等建好了接你俩去住。”他拗不过两位老人,不好一直辜负他们的心意,只得接受,等囤货的时候再多给他们囤些东西。
“好好好。”大伯和大伯母都随口应道,不过看样子是没放在心上。
侄儿有这份心他们已经很高兴了,他们老两口自己有房有地有吃有穿,跟着侄儿做什么?
再不济还有四个儿子呢,个个从生出来到养得人高马大的,费了多少心思,吃了多少粮食,还给他们娶媳妇娶夫郎,真到了那时候该他们养老了。
建房的事虽然着急,但房子不是一两天就能建好的,所以也不差一时半会儿的时间。
所以三人又说起了天灾的事情,既然北方已有预兆,他们就不能坐等天灾降临,怕到时候物价上涨,更怕缺货买不到,他们商议着先提前囤一些生活必需品,可以长久存放的那一种。
一是粮食,二是盐,三是水,第四是药品,五是糖。
其中粮食暂时不买,因为大伯他们家里地多,近两年每年还要卖出一些粮食,既然提前知道明年有灾,等秋收时就不卖了,把粮食都囤起来,觉得不够等秋收的时候再买也行。
秦云野也不用买多少,他只打算囤点细粮吃,粗粮暂时不用买,现在不是产粮的季节,粮价贵,且粗粮放久了味道也会受影响。
且村里两百亩地在他名下,除去秦大伯家的和他自己的十亩共五十亩田地外,还有一百五十亩地可以收取总产量的百分之五。
也不少了。
地少人多,村里大多都种产量更高的粗粮,像大米小麦这种精细粮食种得面积不大,更多会拿去换成粗粮,才够一家人吃。
上一任皇帝登基过后派人出使西域,从外面弄回来红薯,土豆,玉米等一系列高产的作物种子,这些年大肆推广,村里也种上几年了,已经代替了高粱等作物的地位。
所以秋收过后会有很多的粗粮交给他当佃田的报酬,相比粗粮,他还是更习惯吃米面,所以暂时不用囤。
盐巴是必需品,不吃身体会出毛病,启国多年来已经有许多盐井,还有海水晒盐法,产量高价格不算昂贵,但是受朝廷管控。
一个平民每个月能购买的盐量都是定量的,但定的不低,普通的农户家庭往往是买不到这个上限的,因为价格不算昂贵,但也不便宜啊。
还得去朝廷开设的盐铺买,带上户册,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加户口本,没有可买不到盐。
也从一方面杜绝了平民上山隐居开荒地不交税和当流民流窜。
不过上有王法,下有对策,想买总有办法,他有门路,等建好房后囤些,这个问题不需要担心。
水的话,从外面买不现实,村里交通不便,离县里也远,一个来回弄的水还没消耗得多,县里的水车在旱灾年间也是定量的,够人渴不死,再多就没有了。
他准备等房子建好后请人来打水井,打的越深越好,山上背后的重重大山也有水源,不然山里的动植物没办法生存,如果能在山上找到一些深潭就再好不过了。
等有空闲他就去山上找水,相比于村里其他人,哪怕是老猎户三哥,都不如他去山里安全,他开了。
不过这事也不用着急。
药品方面不用担心,四哥作为村里的大夫,日常储存一些常见药材,够村里消耗。
天灾人祸外还担心疫病,这玩意群体攻击,一不小心整个村子都团灭了,这方面得注意,多准备一些药材和防范用品。
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物资,很多东西都可以由糖做出来,同时也可以保存食物,提供身体能量,保质期还长,所以糖得多囤一点。
青竹村也有人种甘蔗,但是面积不宽,熬糖远远不够,既然回村了,村里的地也得种起来,他准备拿两亩山地用来种甘蔗。
除去甘蔗做红白糖之外,麦芽糖,蜂蜜也是好东西,前者可以自己熬,后者等有空去山上多转转。
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武器,后世有句话叫:“邻居屯粮我屯枪,邻居就是我粮仓。”
天灾对当地的治安是有很大影响的,特别是这种全国性的,总不能囤货给别人做嫁衣,这个他早有准备。
其余的东西多多少少也得储备一些,情况不乐观的时候直接封村,至少准备两三年的日用消耗,不过这也不用太过着急。
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先把他自己的房子给建好。
先把房子建好,再把围墙建上,家里该添置的家具用品添上,把土地都规划好了之后该种的种上,春耕过后他再出去囤货,不然囤的物资也没有地方可放。
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野菜,村里十岁左右的孩子就负责去打野菜回来喂鸡喂猪。
再大一点算是半大小子,已经可以帮忙下地干活了。
所以这锅并不脏,用丝瓜络和草木灰多清洗几遍就行。
周氏吃完早饭,也干起活来,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理作用,吃了感觉身上舒坦得很,有使不完的劲。
秦云野和秦大伯拿大件,周氏就把今天做饭需要用的拿出来放进竹筐里。
油盐酱醋带上一顿的量,面,肉这些也一样,只带一顿的,装进背篓里面。
其余的就放在家里,拿来拿去的也麻烦。
反正每天有多少人吃饭是固定的,她尽量拿齐全,免得再跑一趟。
秦大伯放完鸡鸭之后就把院子的门打开了,秦云野他们把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,院子里也来人了。
最先来的是秦大哥和秦大嫂文和,他们离得最近,身后还有两个年轻,男孩是他们俩的大儿子秦立春,女孩是秦立夏。
两人分别十七岁和十五岁,秦立春长得比秦大哥还高点,看着也壮,长得和秦大哥很像,就是很黑,看来夏天没少帮家里干活,今天秦大哥特意把他喊来帮忙。
秦立夏眉眼也长得像秦大哥,还好脸型不随他,是圆脸,看着大方漂亮,辫子扎在脑后,眼睛亮亮的很有神。
他们俩也是他们这一代中,年纪最大的两个,分别在男女中当老大。
他们一进院子先把大锅锄头柴刀这些放在一旁,还没说上两句话,就像打开了什么开关似的,秦二哥也来了,他也带上了家里的大儿子,和秦立夏同年出生的秦小满。
秦立夏早出生两个月,所以是姐姐。
秦小满长得也很像秦二哥,特别是鼻子和嘴巴,简直一模一样,而且秦云野见过秦二哥家里的四个孩子,都像秦二哥。
也不是说像爹不好,村里老话像爹的女孩有福气。
只是秦二哥长得并不优越,普通样貌,秦二嫂李氏长得就要好些,清秀佳人,可惜儿子们都没随她。
由此可见秦家基因强大。
说起来他们两夫妻生了儿子后本来想生个女儿的,结果等了两年,第二个还是儿子,李氏不信邪又等了四年,这次双胞胎儿子。
····
看着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四个儿子,李氏和秦二哥都认命了,不认命咋整,四个儿子吃垮老子,吃饭都得用盆装,要不是秦二哥能赚钱,全家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要再生两个儿子咋整?
不生了,不生了。
秦二哥和秦大哥一样,也拿着一口锅,还背上了两个背篼。
而后村里来上工的人,就陆陆续续的抵达秦大伯家。
秦云野和秦大伯商议的上工时间是从辰时开始,大约在早上七点。
天还没完全亮起来,不过也能见路了。
清点过人数,确定人齐了之后,秦大伯就带着一群人就往村尾去。
秦大嫂和秦二嫂也带着做饭用的工具跟着上山去,两个锅交给两个儿子拿。
第一天得先垒灶,早点免得耽搁了中午吃饭。
后面就可以晚点,反正一天只做一顿饭,时间比较宽裕。
一群人出动的动静自然不小,那村里的狗汪汪直叫,村里人哪怕农闲也不会晚起,走过看到的人家院子里几乎都有人了,一路上没停过打招呼的人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