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琦已到了这个时代这么久,自然明白黄月英口中的“船”,是指民间的旱船,泛指车驾。
刘琦心想:不坐轿,不骑马,不乘船,难道叫新娘子步行?再说,我若让新娘子步行,岂不惹人笑话,况且刘黄两家面子也过不去,这可如何是好。
刘琦一边想着心事,一边愁眉苦脸地回到议事大厅。
刘表见刘琦表情凝重,以为他是因为军中事务无法解决,便开口问道:“琦儿,今日在营中,诸事可还顺利?”
厅中之人自然已经知道刘琦被刘表委任为军中校尉之事,听刘表如此问,都纷纷看向刘琦。
刘琦据实回答:“营中士卒、甲胄、武器均有欠缺,我此来,就是想找伊公,帮忙补齐这些欠缺之物。”
伊籍两手一摊,无奈地说道:“如今宛城战事吃紧,一切人员调配、武器甲胄都优先供给宛城前线,伯绪来找我,我也是爱莫能助啊。”
黄祖听了,哈哈笑道:“伯绪无需烦恼,随我来襄阳的一百精骑,俱是百战老兵。我将他们送给伯绪,就当作是阿丑的陪嫁之物了。”
黄祖刚说完,坐在上首的蒯良,也嘶哑着声音说道:“伯绪大婚,我们蒯氏也应当有所表示。粮食万斛,奴仆千名,就当作是给伯绪大婚的贺礼了。”
刘琦大喜,蒯良这可是大手笔啊,粮食万斛,自己的两营士卒,即使加上黄祖送的百名精骑和蒯良送的一千奴仆,起码也可以吃上四五个月。
只是蒯良突然如此大方,刘琦心里却隐隐有些担心。
刘琦先谢过黄祖和蒯良,然后对着蒯良说道:“蒯公,如今我军中尚缺主簿一名,听闻诸葛亮被水镜先生称为‘卧龙’,不知可否为我引荐一番。”
蒯良听了,呵呵笑了起来,说道:“水镜先生司马微,逢人便称好,是荆州有名的好好先生,他称诸葛亮为‘卧龙’,恐怕言过其实。”
刘琦待要继续相求,蒯良又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自古杀父之仇、夺妻之恨,不共戴天。伯绪如今已抱得美人归,如何能继续用诸葛亮呢?”
刘琦一时语塞,蒯良或许不清楚诸葛亮的才能,刘琦却是清楚得很。
同时刘琦也担心,若不幸让蒯良言中,诸葛亮因为黄月英之事对自己有敌意,倘若强行让诸葛亮为官,只怕会适得其反。
伊籍见刘琦表情踌躇,便笑着岔开话题,说道:“黄将军与蒯公都已慷慨解囊,我若一毛不拔,伯绪定然怨我小气。这样吧,府库之中,尚有长矛一千杆,伯绪明日命人来领取。营中职务空缺,伯绪自行安排,在我这报备即可。”
刘琦大喜,伊籍这样说,可是给了刘琦极大的自主权,这比物资要贵重得多。
刘琦抱拳说道:“多谢诸位长辈厚爱,他日上了战场,刘琦唯有勇往直前,方不负诸位长辈的期盼。”
黄祖摆摆手,说道:“兵凶战危,伯绪千金之躯,上了战场,莫要逞强犯险,凡事当以保重自己为要。”
黄祖可不想刘琦涉险,他还想等刘琦日后做了荆州牧,黄氏获得更大的利益呢。
面对黄祖的好意,刘琦感动不已,虽说他只给了刘琦一百名骑兵,可是在刘琦看来,黄祖的百名精骑比蒯良的粮食万斛,奴仆千名要珍贵多了。
刘琦再次谢过黄祖。
酒宴继续,刘琦乐得借酒宴的机会,与在座的荆州实权人物打好交道,便也留了下来。
刘琦前世作为销售,这种场面自然不陌生,在他刻意表现之下,妙语连珠之中,荆州一众实权派对刘琦不免刮目相看。
酒宴完毕,刘表又单独将刘琦唤入书房,说道:“琦儿,对今日之事,有何感想?”
刘琦笑着说道:“儿子情不能自禁,恨不得早日将黄月英娶入门。”
刘表听了,无奈地摇摇头,笑道:“儿女情长之事,琦儿莫要太过关注。”
刘表顿了一顿,又继续说道:“我是想问你,对今日黄祖与蒯良的慷慨有何感想?”
刘琦听到刘表这么问,才明白自己是会错意了,忙说道:“黄祖与蒯良今日的慷慨,不过是做一笔投资罢了。”
“投资?”刘表疑惑地看向刘琦,问道,“详细说说你的想法。”
刘琦思索了片刻之后,正色道:“黄祖与蒯良今日对我的施以援手,无非是期望我……”
刘琦说到这,突然回过神来,将到嘴的话生生憋了回去。
刘表自然猜到刘琦要说什么,他捋了捋胡须,说道:“但说无妨。”
刘琦见刘表没有怪罪,便继续斟酌着说道:“若儿子今后能统领荆州,他们无非是希望,从我这里获得更大的回报,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。”
“其次,他们将士卒奴仆送入我营中,就像往米中掺入沙子,可以趁机探听我的心思动向。如今黄氏与蒯氏都已往我营中塞人,我料定蔡氏不久之后也必定有所行动。”
刘表听了刘琦的分析,欣慰地点了点头,“琦儿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,为父无忧矣。琦儿对营中之事,打算如何安排?”
刘琦想了想,说道:“黄祖的百名精骑,我打算让其自成一营,可作为斥候传令之用;蒯良的千名奴仆,又另成一营,不用混入原本的士卒中,以方便筛选甄别。”
刘表听了,不置可否,又问道:“为父拨给你的两营士卒,你打算如何使用?”
刘琦在脑袋里回想着《三国演义》对霍峻和魏延的描述,缓缓说道:“霍峻善机便,识大体,可独当一面,以后有老兵优先补充其营;魏延性情孤僻,与同僚关系大多不睦,当为孤臣,可领中军。”
刘表满意地点点头,说道:“琦儿思虑周祥,可放手去做,一切有为父兜底。”
刘琦大喜,有了刘表这个保证,刘琦很多尝试就可以放手去做了,还有很多自己无法招揽的人,也可以让刘表出面去招揽。
想到此,刘琦试探地对着刘表说道:“父亲,我打算让诸葛亮,做我的军中主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