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美如书屋 > 其他类型 > 开局:我,宋江,绝不诏安无删减全文

开局:我,宋江,绝不诏安无删减全文

也无聊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十年了。这十年的艰苦努力,宋江的武艺进步神速。平日里,除了练武,就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,他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存放着许多瓶瓶罐罐。严禁家里人莫要进去乱动。他还搜集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信息。历史记载1114年,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。1117年,女真攻春州,辽军不战自败。这年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,建立金朝。如今已经是1118年,辽国依然强大,宋朝每年都要向辽国缴纳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绸缎。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前世的那个宋朝,史书上记载的许多事情已经发生了,许多事情却迟迟没有到来。他有些庆幸,可以多点时间,做更多的准备。有时候也会在想,“如果这个世界不是以前的那个宋朝,也许靖康之变就不会发生。”没有战争,百姓安居乐业,自己带着前世...

主角:宋江宋徽宗   更新:2024-12-15 19:07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宋江宋徽宗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开局:我,宋江,绝不诏安无删减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也无聊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十年了。这十年的艰苦努力,宋江的武艺进步神速。平日里,除了练武,就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,他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存放着许多瓶瓶罐罐。严禁家里人莫要进去乱动。他还搜集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信息。历史记载1114年,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。1117年,女真攻春州,辽军不战自败。这年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,建立金朝。如今已经是1118年,辽国依然强大,宋朝每年都要向辽国缴纳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绸缎。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前世的那个宋朝,史书上记载的许多事情已经发生了,许多事情却迟迟没有到来。他有些庆幸,可以多点时间,做更多的准备。有时候也会在想,“如果这个世界不是以前的那个宋朝,也许靖康之变就不会发生。”没有战争,百姓安居乐业,自己带着前世...

《开局:我,宋江,绝不诏安无删减全文》精彩片段


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十年了。

这十年的艰苦努力,宋江的武艺进步神速。

平日里,除了练武,就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,他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存放着许多瓶瓶罐罐。

严禁家里人莫要进去乱动。

他还搜集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信息。

历史记载1114年,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。

1117年,女真攻春州,辽军不战自败。这年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,建立金朝。

如今已经是1118年,辽国依然强大,宋朝每年都要向辽国缴纳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绸缎。

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前世的那个宋朝,史书上记载的许多事情已经发生了,许多事情却迟迟没有到来。

他有些庆幸,可以多点时间,做更多的准备。

有时候也会在想,“如果这个世界不是以前的那个宋朝,也许靖康之变就不会发生。”

没有战争,百姓安居乐业,自己带着前世的知识,小日子应该会过的很滋润吧。

他却是不敢懈怠,依然每天刻苦练武,提升自保的能力。

身为穿越者的他,前世是个特种兵,执行过许多危险的任务。也看过许多影视作品,深刻的知道战争的残酷与血腥。

大雪纷飞的腊月寒冬天,宋太公从大门外走了进来,六十多岁了依然身体健硕。

后面还跟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。

宋江扎了一个时辰的马步,又练了一套太极拳。他无意中发现太极拳在内功的协同下,有着巨大的威力。

宋太公站在一边用慈爱的眼神,看着宋江练武,也不打扰。

宋江打完一套太极拳,收功。今天练武的课业已经完成了。

见宋太公微笑的看着自己,说道:“父亲你回来了,这么大的雪,你就不要去店里了。”

宋太公摆手说道:“没事,没事我身体好着呢。”

宋江发现宋太公后面站着一名小姑娘,正在偷偷的看着自己。

“父亲,这是。”

宋太公说道:“在回来的路上,看到这个小姑娘在路边卖身葬母,大雪天的,见她可怜就买回来了,她母亲的遗体已经放在陈三郎家的棺材铺里了,过几天办一个葬礼。”

宋太公继续说道:“你也是个大小伙子了,身边需要个人照顾,我看着小丫头就不错。”

宋江看着这个脸上脏兮兮的黄毛小丫头,一阵无语。心中想着:“她还未成年呢,这不太好吧。”

虽然身在宋朝,结婚比较早,这个年龄已经可以结婚生子了。

他还是难以接受对方是个未成年的事实。

宋太公转头问小姑娘。“对了,小丫头,你叫什么名字啊。”

小姑娘怯生生的说:“我叫,阎惜娇。”

宋江听到这个名字有些耳熟。

他思索了片刻突然想到了什么,非常的惊讶。

阎婆惜本名阎惜娇,因为母亲叫阎婆,其字为惜,便称阎婆惜。

宋江曾对其母女施以大义援手,阎婆惜爱慕宋江的大义凛然,以及稳重成熟的英雄气质,不求名分做了宋江的小妾。

而宋江对男女之事却过于木讷,喜欢结交江湖侠义之士,因此冷落了阎婆惜,阎婆惜恼怒,便勾搭上了宋江的同事,张文远。

后面就是,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,衙门缉捕,宋江通风报信,使他们逃脱。晁盖上梁山后,送了一封信与一些金条作为答谢,后被阎婆惜发现,要挟宋江,最终因惹怒宋江,而被宋江一刀杀死。

“这人可是给自己戴过绿帽子的,这可不行。”宋江心中想着,口中急忙拒绝了这件事。

宋太公不明白自己的儿子反应为什么这么大。

阎惜娇听到对方不肯收留自己,急忙跪地磕头。

哀求的说道:“少爷我很能干的,烧水,劈柴,洗衣做饭,都没问题的,我已经没了亲人,求你留下我吧,给口饭吃就行。”

宋江发现自己刚才的反应有点过激了,对方只是个小丫头,还没给自己戴绿帽子呢。

见对方确实是个可怜之人,便点头答应了下来。

宋江给阎惜娇安排了一个单独的房间,抱来一床厚厚的被子,和几件衣服。

烧了几桶热水,放在房间内,又递过来一个瓷瓶,解释说到:“这个里面装的是皂角夜,抹在身上头发上,洗澡用的。”

“把门关好了,没人会偷看你的,放心吧。”

阎惜娇脸颊微红的低下了头,慢慢的走进屋子将屋门关上。

屋内炭盆烧的正旺,非常的暖和。

阎惜娇脱下身上破旧的棉袄,快速的钻进了木桶里。

水的温度正合适。

阎惜娇将宋江给她的那个瓷瓶拿过来,她第一次见这种东西。

拔开瓶塞,一股香气从瓷瓶里飘了出来。

她小心的将瓷瓶里的液体,倒在手心一点点,慢慢的涂抹在她枯黄的头发上,泛起了许多泡沫。

阎惜娇在木桶里泡着澡,想起刚刚进院子后,看到的那个英俊少年郎。

已经发红的脸颊,变的更加红润,不自觉的偷偷笑了起来。

这皂角液,是宋江用皂角加上花瓣熬制出来的,效果肯定是比不上前世的肥皂,但聊胜于无。

阎惜娇洗完澡,将瓷瓶还了回来。衣服有些肥大,本来瘦小的身板,显得更加的瘦小。脸变得白净了许多,也清秀了许多。

宋江正看着一本兵书,见她进来,说道:“这瓶皂角液送给你了,这衣服是我的,有点大了,过几天给你做几件新衣服。”

阎惜娇脸颊微红的点了点头,说道:“少爷,你有要洗的衣服吗,我给你洗。”

“今天这么大的雪,就别洗了,等天晴了再说到吧。”

宋江继续说道:“你准备什么时候安葬你母亲啊。”

一提到自己死去的母亲,阎惜娇悲从心来,眼中含着泪花,一副娇滴滴的模样,让人看了甚是怜惜。

“少爷,我准备明天就把我母亲安葬了。”

宋江安慰着,说道:“人死不能复生,你也别太伤心难过了,明天我陪你去。”

阎惜娇默默的点了点头。

突然一群人冲进了院子。吵吵嚷嚷。

为首的名叫,唐牛儿。

是郓城县的一个地痞无赖,平日里带着一帮地痞无赖,欺负一下乡民,勒索一下茶摊酒铺。

唐牛儿有个表哥在江州当差,虽然和山东离着十万八千里,却也是个吃衙门饭的,而且他那个表哥是真的不好惹,许多平民老百姓都不敢招惹他。

唐牛儿大声说道:“宋老头,你把我媳妇领到你们家算是个什么事情啊。”

宋太公出来说道:“唐牛儿,你别在这里信口雌黄,谁领你媳妇了。”

宋江与阎惜娇听到动静,也从屋内走了出来。


第二天,两人继续赶路。

史进非常好奇的追问,宋江是否见过梁山上的好汉。

宋江把在王家客栈遇到晁盖几个人的事情说了一遍,自然不会说出是自己暗中报信之人。

史进问道:“公明大哥,当时有没有和那位托塔天王晁盖交手,听说他武艺很高,是不是真的啊。。”

史进是个武痴,见到武艺高强之人,就想和对方切磋几下。

宋江说道:“当时他们走的很匆忙,我也没想和他们交手。”

有人同路,时间总是会过的快一些,没那么枯燥。

每到歇息的时候,史进总会找宋江切磋一下武艺,每次都是几个回合便被宋江撂倒。

史进却是越挫越勇,这些天在宋江的指点下,武艺精进了不少。

一天夜晚,两人来到了一个叫高唐州的地方,找了个城内最大的客栈住下,要了个上好的雅间。

宋江记得水浒传中有记载过这个地方。

柴进的叔叔在高唐州被知府的小舅子殷天锡气死,柴进前来举办丧事。

殷天锡又带人来捣乱,却被李逵打死。知府高廉完全无视柴进的身份,将其严加拷问后下狱。宋江攻打高唐州解救柴进。

宋江泡在木桶里,一边洗澡一边思索着。

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喝骂声。他觉得有些耳熟。

心中想着:“不会吧。”

急忙穿好衣服下楼查看。

看到李逵正在和一个店小二说着什么。身边还站着一个身着华丽衣衫的中年男子。

宋江急忙走过去问道:“李逵兄弟,你怎么会在此处。”

李逵听到有人叫自己,转头望去,发现却是宋江宋公明。

哈哈大笑着,说道:“公明哥哥,你怎么会在这里,多日不见,真是想死我了。”

中年男子没想到,李逵称呼这个年轻人为哥哥,好奇的打量着宋江。

宋江说道:“我去大名府参加科考,在这里入过。”

“兄弟为何也在此处。”

李逵说道:“俺正要回江州,在路上遇到了柴大官人,听说他来高唐州办点事情,所以俺就跟过来了。”

李逵继续说道:“公明哥哥我给你介绍一下,这位是柴进,柴大官人。”

“这位是我大哥,宋江宋公明。”

柴进拱手说道:“原来是宋兄弟,失敬失敬。”

“在下宋江,见过柴大官人。”

李逵说道:“两位哥哥就不要客气了,今天我们能在此遇到就是上天安排的缘分,应当浮一大白。”

三人落座,点了好酒好菜。

史进正好也在寻找宋江,刚好看到三人,急忙走了过来。

宋江起身向两人介绍,“这位是九纹龙史进,史兄弟。”

“这位是我兄弟,黑旋风李逵,这位是柴进柴大官人。”

几人打过招呼算是认识了。

李逵心中嘀咕着:“我什么是又有黑旋风这个外号了,那位师兄弟叫九纹龙,应该是公明哥哥怕我弱了气势,临时替我取的。”

四人经过一番交谈后,都大致的了解了对方的情况。

柴进非常好奇,他知道李逵是个桀骜不驯的人,能让他佩服的人很少,奇怪眼前这名年轻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。

几杯酒下肚,经过几番交谈后才知道此人的不简单,原来是天下第一,铁臂膀周侗的关门弟子。

立刻高看了几眼。

宋江经过几番的交谈,没想到柴进还真是为他叔叔的事情而来。

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在高唐州被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欺辱,怄气病倒。

柴进此次过来探望。

李逵愤怒的说道:“那个殷天锡真不是东西,明日要是遇到他,非要让他尝尝俺的拳头。”

宋江在一边劝说道:“教训他是可以的,但是千万不要闹出人命。”

李逵大声的说道:“怕他作甚,明日他再敢来俺就一板斧劈了他,正好也去梁山聚义,当个英雄好汉,替天行道。”

史进不嫌事大。

“哈哈……”大笑一声。

说道:“李大哥好气魄,到时候也算我一个。”

三人酒足饭饱,回房间前,宋江特意表明了,明天自己跟随两人一起去探望柴进的叔叔。

两人也欣然答应。

一大清早。

宋江特意买了几根珍贵的人参作为礼物。

三人来到柴进叔叔的府上,看到一群人围在府邸大门口,手持棍棒,空中叫嚣着。

李逵上去就将几人推开,大声说道:“你们这群杂碎,在这里吵吵什么,赶紧给老子滚蛋。”

一个青年男子走了过来,嚣张的说道:“他娘的,你是哪里来的程咬金,竟然敢多管闲事,本少爷的事情你也敢管。”

继续说道:“他娘的,你们还站着干什么,给我揍他!”

五六个手持木棒的跟班一起冲了上去。

李逵一挥拳头,将冲在最前面的一个跟班手中坚硬的木棒锤成了两截。

那名跟班看着断成两截的木棍愣在了原地。

李逵一脚将对方踹飞。

手中抓住另一个跟班,直接举了起来,扔到了墙上。

其他人见这个黑大汉如此勇猛,都吓的急忙后退。

年轻男子看到这种情况,气的大骂道:“你们这些废物,真是白养你们了,这么人连一个人都打不过。”

又对着李逵说道:“你竟然敢惹本少爷,你知道本少爷是谁吗,”

“本少爷是殷天锡,当今知府是我的姐夫,你们敢惹我,真是活腻歪了。”

李逵听到他就是知府的小舅子,说道:“原来你就是那个叫殷天锡,老子找你好久了,今天碰到你,老子非要好好的教训你一顿。”

说罢,挥舞着沙包大的拳头,朝着对方的肚子上来了一拳。

殷天锡吃痛弯下了腰。

李遂随即又是一肘打在了对方的背上。

殷天锡无法承受剧痛,趴在了地上。

李逵抬起大脚,正准备向殷天锡脸上招呼的时候。

宋江突然大声说道:“李逵兄弟快住手,再打下去他就死了。”

李逵这才作罢。

哼了一声,“这次就放过你小子了,别让爷爷下次再看到你,见你一次打你一次。”

四人走进府邸探望柴皇城的病情。

几个跟班见四人进去,离开抬着殷天锡前往知州府邸。

知府高廉的夫人见自己的弟弟被打的惨不忍睹。

怒火上升,大声的质问道:“是谁干的。”

几名跟班将事情叙述了一遍。

“你们赶快去请大夫,我去找老爷。”

知府高廉见到自己小舅子的惨状这是大怒,高廉的夫人在一边哭闹着。

知府高廉,大声说道:“来人前去柴府将歹徒缉拿归案。”

一对官兵领命而去。

柴府内,柴皇城叙述着自己的遭遇。

李逵听了怒从心起,说道:“这个狗仗人势的东西,今天真是便宜殷天锡那小子了,要不是公明哥哥拦着,非打死他不可。”

史进也愤愤不平的说道:“没想到此处竟然还有如此作恶之徒,下次碰到一定要亲手剐了他。”

李逵和史进两人都是愤青,两人性情相投,瞬间找到了知己。

李逵说道:“史兄弟说的没错,下次咱俩一块去。”

五人正在聊着。

突然一对官兵冲了进来,将柴府围住。

一个领队走了进来,大声的质问道:“你们刚才谁在门口动手打人了。”

李逵站了起来说道:“是老子干的。”

领队说道:“他娘的,你还敢跟老子耍横,找死是吧,跟老子走一趟吧!”

李逵大喝一声:“去你娘的。”

说罢,便要动手。


清晨,第一缕阳光还没有照在大地上,人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。

于知府的府邸。

早饭非常的简单,一人一碗稀粥一碟咸菜。

于中书说道:“宋公子昨夜休息的可好。”

宋江急忙回答道:“多谢大人的关心,一切都好。”

两人谈话间,一名少女走了出来,打着哈气一脸困倦的样子,显然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。

于中书说道:“你看你这个样子成何体统,有客人在也不注意些,你现在哪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。”

听到父亲的训斥,少女整了整衣冠,对宋江行了一礼。

宋江急忙起身回礼,说道:“在下宋江宋公明,见过于姑娘。”

于中书介绍道:“这是小女青丘,她母亲走的早,从小少了管教,让公子见笑了。”

宋江连忙说道:“不敢……不敢……”

宋江无意中察觉到,于中书在提到自己妻子的时候,目光中闪过一丝怀念之情。

宋江心中想着“于中书这些年一直未再娶妻,就连一个小妾都没有,显然是对他过世多年的妻子难以忘怀。”

于中书对着少女说道:“就一个贼偷,跑了就跑了,你看你昨夜弄的全府上下不得安宁,看你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。”

于青丘说道:“女儿知错了。”一脸认错的表情。

对于老子教育女儿这种事情,宋江自然插不上嘴,只好装作没听到,埋头吃饭。

于中书对着宋江说道:“公明,你准备何时上京,参加明年二月的春闱。”

于中书不再用宋公子的称呼,改成了对方的名字,显然后面要说的,都是一些长辈提点晚辈的话。

宋江说道:“学生准备今日回家准备一下,就启程前去汴梁。”

于中书点了点头,说道:“朝中局势复杂,早去也好,能多做一些准备。”

继续说道:“现在朝之中党争愈演愈烈,分别以蔡京与王黼为首,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以此二人为首,军方是由童冠牢牢掌握。”

“这也是陛下有意营造的一种现状,主要是左右制衡的一种手段,你去之后还需要多加打点。”

宋江说道:“是。”

于中书叹息一声,继续说道:“我这齐州知府一当便是二十载,也是非常的艰难,帮不了你。”

于中书表达的意思很明白,他不属于朝中两派中的任何一方。

宋江起身躬身行礼,说道:“大人为了这天下百姓,为了齐州的百姓,这些年辛苦了。”

于中书没想到会听到这句话,微微一愣。

随后哈哈大笑了起来,说道:“后生可畏,后生可畏啊。”

宋江用过早饭后起身告辞。

于中书看着宋江离去的身影,心中默默的说道:“希望你不要因为官场尔虞我诈,荣华富贵,蒙蔽了双眼,忘记了自己初心。”

于青丘正在一边,好奇的问道:“父亲,你对这个叫宋公明的人很看好啊。”

于中书说道:“我从第一眼看到此人,就发现对方与其他人有些不同。”

于青丘插嘴说道:“是有些不一样,我猜他的武艺很高。”

“是么。”

于中书淡淡了回答了一句,并没有将这句话放在心上。

继续说道:“你看他每次行礼都是非常的恭敬,一丝不苟,我发现他的眼中却没有丝毫敬意。”

于青丘听到这句话微微皱眉。

“应该这么说,此人没有敬畏之心,也就是说,此人看待任何事物,都是用平等的态度去面对对方。”

“他没有上下尊卑的概念。”

于青丘惊讶的说道:“此人目无君上,目无兄长,属于大逆不道之罪啊。”

于中书微笑着说道:“他的礼节很完美,找不到任何一丝瑕疵,如何治罪。”

“此人并非池中之物,且看日后吧。”

宋江走在回客栈的路上,思考着刚刚于中书说过的话。那些话都是家中长辈对晚辈的提点,外人根本不会提及这些,只会对你嘻嘻哈哈。

“显然这个于知州对自己还是非常看重的,不然不会说这些。”

“朝中分为两派,这位于知府,两边都不掺和,居然还能在知府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年,确实不简单啊。”

宋江感慨着。

来到客栈门口正好遇到了史进。

“公明大哥你回来了,昨夜一夜未归,甚是让弟弟我担心啊。”

宋江说道:“昨夜被知府留宿,所以住了一晚。我们现在起身回郓城县一趟,随后去东京汴梁。”

史进听说要去东京汴梁,来了兴致。

“公明大哥,是不是到了汴梁就能见到周侗师父了。”

“当然。”宋江肯定的点了点头。

……

……

一路无事。

两人快马加鞭,只用了数日的时间便回到了郓城县。

宋太公在得知,宋江夺得院试首名之后,非常的高兴。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。去到祖宗牌位上多磕了几个头,多上了几炷香。

阎惜娇也非常高兴的向宋江介绍着,他离开之后家里发生的一些琐事。

几个月不见阎惜娇又漂亮了许多,身材也开始变得玲珑有致了。

宋江宠爱的摸了摸她的头。

“这位是史兄弟。”

阎惜娇盈盈一礼:“奴家见过叔叔。”

史进抱拳行礼,说道:“在下史进,见过嫂嫂。”

阎惜娇听到对方叫自己嫂嫂,脸颊微红。

说道:“你们先聊,我去准备一些饭菜。”

宋江考上了举人,并且拿到了院首,瞬间传遍了整个郓城县。

像这种小县城平日里出个秀才都是非常难得的,现在居然出了一个举人。

宋太公高兴的在家门口摆起了宴席,摆的还是流水宴。只要来人说句恭喜的话,不论男女老少,叫花子乞丐,随便入席吃喝饮酒。

门口长长的街道上摆满了桌子,人们吃完一桌,立刻又上一桌。

时文斌县令亲自前来道贺,自然是被请到了家里,上好的酒菜招待着。

时县令开口说道:“恭喜贤侄获得院首之名,给我们郓城县带来了荣耀,也让我这个县令脸上有光。”

宋江说道:“时伯父客气了,让小侄受宠若惊。”

听到宋江叫自己伯父,时县令哈哈大笑着,说道:“你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,伯父在你小时候就看出日后必成大器,是个栋梁之才。”

花花轿子人抬人。

酒桌上谈笑风生,甚是热闹。

“贤侄,你准备何时动身,参加明年二月份的春闱。”

宋江回答道:“小侄准备过几天就走。”

时县令点了点头。

宋太公疑惑的问道:“现在才八月,为何这么早就动身。”

时县令说道:“宋老哥,你有所不知,汴梁官场复杂,早去多做些准备,拜访一些大儒,联络一些关系,对以后的仕途有很大的帮助。”

宋太公瞬间明了,点了点头。

时县令接着说道:“时间还算充足,贤侄不如走水路去汴梁,路上少些颠簸。”

“正好有一艘押运生辰纲的船去往汴梁,我认识上面的一名管事,我与他修书一封,搭船过去应该不难。”

“梁山上的匪寇最近闹的厉害,搭官船想来会安全一些。”

宋江再次说了一些感激的话。

心中思索着,“又是生辰纲,梁山等人会不会打这一艘生辰纲的主意。”


晁盖见去的十几人还没有回来,带着几人过来查看情况。

让其他人开船先走。

他们驾驶着载着生辰纲的船只,还没走多远,就在前面被一艘船给拦住了。

隐约能看到上面载满了官兵。

此时才知道中了埋伏,几十个人果断弃船,跃入水中,消失在茫茫的雨夜里。

晁盖这边,几人刚刚爬上甲板,就听到了船舱内传来打斗的声音。

几人顺着打斗的声音来到了大厅之外。

只见十几名汉子正在围攻两名年轻人。

说是围攻,实际上已经渐渐的落了下风,脸上身上都挂了彩,全凭着一股狠劲在拼杀。

宋江一拳击退一人,又是一脚将持刀冲过来的汉子踹飞。

宋江已经有所保留,不然在场的这些人,早就重伤不起了。

晁盖见自己的人已经成了强弩之末。

大喝一声。

纵身跃入了战场,找的便是宋江,他看出来这名年轻人武艺很高。

其他几个人已经将史进围住。

阮小二看着鼻青脸肿的阮小七,说道:“兄弟没事吧。”

阮小七擦了擦流出来的鼻血,说道:“没事,他妈的没想到这里还有两个高手,晁盖大哥来了,一定要宰了他们。”

宋江与晁盖瞬间交手数招,隐隐能察觉到对方的武艺高强。

心中暗暗惊叹不已。

两人扭打在一起,互拼了数拳,各自退后了数步。

晁盖眼中满是震惊与不解。

在刚刚的扭打过程中,宋江在他耳边低声说多了两句话。

“官兵到,上梁山。”

“天下将乱,保存实力。”

晁盖震惊的是第一句,疑惑的是第二句。

突然外面有人喊道:“有埋伏,官兵到了,大家快走。”

听到中了埋伏,梁山众人快速的冲了出去。

在场的众人没有人敢上前去拦住他们。晁盖临走之前还回头看了宋江一眼。

众人见匪徒走了,都暗暗的松了一口气。

徐兴文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。

他这次作为押运生辰纲的主官,确实做了一些布置。

他把五百精兵都放在了主船上,还在后面安排了一千精兵在后面不远处跟随,让他们打扮成了商船的样子。

他没想到梁山上的匪寇敢在这里动手,也没想到对方会用这样的方式动手。

他以为对方会选择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,集结大部队前来抢劫。要是那样的话,他有信心将梁山上的来人一锅端了。

徐兴文走上前来,说道:“今天多亏了两位义士出手相助,不然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宋江说道:“徐大人客气了。”

史进说道: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,这是在下应该做的。”

徐兴文听到这句话微微一愣,微笑着抱拳问道:“不知两位尊姓大名。”

“在下,宋江宋公明。”

“史进。”

徐兴文再次说道:“多谢宋公子,史公子出手相助。”

其他人也纷纷过来拜谢。

李师师走过来说道:“没想到宋大哥不仅文采斐然,武艺也是如此的高强。”

盈盈一拜,“在此感谢两位哥哥的救命之恩。”

李秋明也走了过来,拱手说道:“表达了自己的感谢。”

又对着宋江说道:“宋兄好久不见,”

徐兴文微笑着说道:“原来你们早就认识。”

李秋明解释,说道:“回大人的话,这位就是写了一首中秋诗,让大明府才子中秋无人作诗,又刚刚获得院首之名的宋公明。”

徐兴文恍然大悟,说道:“怪不得本官刚刚觉得宋公子的名字有些耳熟,原来是宋大才子,你的一首正气歌,让本官读的赏心悦目啊。”

“宋公子文武双全,日后一定能成为大宋的栋梁之才。”

宋江谦虚的说道:“只学过几年的拳脚功夫,让大人见笑了。”

官兵们在运河里打捞了许久,也没有抓到一个梁山上的匪寇。

已是深夜,又下着大雨,人们都非常的疲惫,也时常听闻梁山上的匪寇强悍,万一抓住了一个,对方跟自己拼命,自己要是交代在这里,就太不划算了。

官兵都抱着这样的想法,自然没有人真正的卖力,只是走个过程,草草了事。

能击溃梁山上的匪寇,也是大功一件,还不用提着脑袋上。

……

……

晁盖等人到了梁山,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。

吴用等人在聚义厅里,等待着消息传来。

一人前来禀报,“吴军师,晁盖大哥回来了。”

吴用听到后正要起身前去迎接,晁盖等人已经走了进来。

看着有十几人鼻青脸肿,身上还带了伤。

疑惑的问道:“事情不顺利。”

阮小七骂骂咧咧的说道:“下次再碰到那两人,一定要扒了他们的皮。”

晁盖坐在一边不说话,好像在思索着事情。

吴用说道:“小五兄弟,你将事情说一遍。”

阮小五说道:“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非常的顺利,当我们驾驶船只掉头没走多远,就碰到了一队官兵,我们觉得是中了埋伏,立刻弃船逃了。”

吴用好奇的问道:“没有与官兵交手。”

阮小五说道:“我们人手本就不多,没有交手。”

“那他们的伤势,是从何而来。”吴用指着阮小七说道。

“开始情况很顺利,小七见不远处有一艘船还亮着灯,准备再去捞一把,可能是碰到了硬点子。当时我没在场,不知道具体情况。”

吴用继续问道:“小七兄弟你说一下上船之后发生的事情。”

阮小七说道:“我们上船后,发现他们在举办宴会,还有一个漂亮的不像话的女子,本来想抓上山来给晁盖大哥做压寨夫人,谁知道杀出来一个叫什么,九纹龙史进的家伙,武艺高强。”

“本来我们十几个兄弟一起上能砍死他的,谁知道后面又出来个书生,武艺更是了得,我们不是对手,吃了些亏。”

“后面就是晁盖大哥赶过来,听中了埋伏我们就撤了回来。”

吴用点了点头,说道:“知道我们梁山势大,运送生辰纲的船还敢在这里走,看来官府早有准备,是我们大意了。”

“这次没损失人手已是万幸。”

吴用见晁盖依旧没有答话,一看便知道对方有心事。

对着众人说道:“诸位兄弟辛苦了,此事责任全在我,大家忙活了一夜,还是尽早回去休息吧。”

阮小五说道:“此事不能全怪吴大哥,也是我没有探查清楚消息。”

众人说了一些客气的话,纷纷离开。

吴用说道:“晁盖大哥自从回来,就心不在焉,不知遇到了何事。”


宋朝。

政和八年。1118年

宋徽宗赵佶,已经在位十八年。

山东郓城县。

寒冬腊月,天上飘着鹅毛大雪,整个大地银装素裹。

一座大宅子内,却传来了嘿嘿哈哈的练武之声。

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,眉清目秀,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,在院内练功。

马步却扎的很稳,双拳用力的向前击打,飘落的雪花,每次都会被,击打出去的拳风吹到一边,他身体周围三尺之内,积雪比其它的地方要少许多。

他叫宋江。

就是水浒传里的那个梁山匪寇头子,宋江。

江湖人称,及时雨宋江。

十年前穿越到了这个世界。

前世特种兵出身,不知为何一觉醒来就成了宋江。而且还变成了个五岁的娃娃。

他记得水浒传中是这样评价宋江的。

“有养济万人之度量怀扫除四海之心机”,这是水浒传原著对宋江胸襟的评价。

“刀笔敢欺萧相国,声名不让孟尝君”,这是水浒传原著对宋江才能的评价。

至于招安,原著宋江是遵循九天玄女的法旨,辅国安民,天意如此,不招安不仅星主不能归位,造反会“罪下酆都”。

他知道最后这句绝对是个屁话,诏安是不可能诏安的,大宋都快没了,诏安有个屁用啊。

宋江的父亲今年六十多岁,在郓城县这个小地方,算是个小地主,祖辈传下来一些家产,生活比较富裕。

宋老爷子老年得子,非常的疼爱宋江。

宋江五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,好了以后非要闹着学武。

宋老爷子本来不同意的。

宋朝开国以来尚文轻武,学武是没有前途的。

宋江给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,练武能强身健体,少些病痛。

宋老爷子见前几天,宝贝儿子生病,差点死掉,觉得有道理,找个几个会拳脚的师父,宋江都不满意。

他前世听说,古代有一种叫内功的东西,练成了可以飞檐走壁,踏雪无痕,非常的向往,找的这几个显然不会这么高深的武学。

宋老爷子和县令大人关系比较好,有一天在一块喝酒,宋老爷子无意间聊起了此事。

县令说道:“最近县里来了一个姓周的师傅,听说以前是在御拳馆教拳,想来是有些本事,可以给你引荐一番。”

宋老爷子满口答应。回到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宋江。

宋江听后思索着,“姓周,在御拳馆教过拳,难道是他!”

宋江对宋老爷子说道:“父亲要不明天我们就备上厚礼,去拜见这位周师父。”

宋老爷子见自己的儿子如此的着急,便满口的答应了下来。

宋父子二人在县令的带领下,来到了县城西边的一间院子内。

一位身形高大魁梧的中年汉子,看面容应该有四十多岁的样子,走出来迎接。

面带笑容躬身行礼,说道:“原来是县令大人,真是有失远迎。”

县令也哈哈一笑,说道:“周师傅不必多礼,今天我带来一位老友给你认识认识。”

中年汉子说道:“两位屋里请。”

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提着一大堆东西跟在后面。

县令开口说道:“这位是我的老友,宋太公。”

宋老爷子躬身行礼。

中年男子抱拳行礼,做着自我介绍:“在下周侗,只是一介武夫。”

宋江一听到周侗的名字有些不淡定了。

卢俊义。

岳飞。

林冲。

史文恭。

这些都是亲传弟子。

鲁智深。

武松。

非正式弟子。

被称为天下第一的,铁臂膀周侗。

他的徒弟个个都是英雄豪杰。

此人若是不会内功,那些上乘的武学,想来那传说中的高超武艺,就真的是传说了。

宋江急忙拜倒在地。

“徒儿拜见师父。”

周侗一脸诧异。

县令捋着胡须,一脸笑容,说道:“我这侄儿,一直念叨着要学武艺,奈何一直没找到武艺高强之人,周师傅若是方便,就收他为徒如何。”

宋太公也在一边附和着:“我儿一直想要学习武艺,给他找了几个师父他都不满意,还请周师傅把他收入门下。”

周侗看着宋江说道:“学武艺是没有前途的,你为何如此执迷于武艺。”

宋江大义凛然的,说道:“为了行侠仗义,除暴安良,为了天下苍生。”

周侗点了点头,“好,很好,既然如此我就收你为关门弟子。”

宋江大喜,急忙磕头,说道:“徒儿拜见师父。”

宋太公见事情非常的顺利,高兴的说道:“今天晚上在栖凤楼举行拜师仪式,有劳县令大人做个见证。”

县令哈哈大笑着,满口答应。

穿越到这个世界,是大观八年。

也就是1108年,十九年后就是1127年。

这一年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,金灭北宋,被称为“靖康之耻”。

战争即将到来,天下大乱。因此宋江不敢偷懒,每天都拼命的训练自己,真正的做到了,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

周侗见他如此努力也没有藏私,把上乘的内功心法,排兵布阵之术,统统倾囊相授。

宋江也学的很快,一点就通,一学就会。以前是特种兵出身的他,对武学一道颇为精通。

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便把周侗的一身本领全都学去了,剩下的就只有磨练与经历了。

周侗对宋江非常的满意,这是他教过的悟性最高的一个徒弟,在武艺方面更是能举一反三。

在练武的过程中,经常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,比如反关节技之类的,在对打过程中打击对方的关节,使骨节错位,让人失去战斗力。

周侗也时常会沉思这一些。

后世人们,多年来总结的格斗技巧。

让周侗觉得颇有道理,受益良多。

周侗教了宋江五年,觉得已经没可以教授的了,便提出了辞行。

宋江好奇的问道:“师父你要去哪里?”

周侗笑着,说道:“自从辞去了御拳馆的职务后,我这些年一直在四处游历,前几日收到一位东京的老友来信。游历这么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了。”

为师最后在送你一句话:“文人当有尺,以之丈量天地,厘定规矩。武人要有刀,世事不能行…杀规矩!”

宋江在心中重复了一遍。

对周侗的敬意更深了许多,能说出这样的话,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,堪称一代宗师也。

躬身行大礼。“徒儿谨记师父教诲。”

宋太公得知周侗要离开,极力的挽留。

周侗离开之时又送上了一千两的银票。
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